藏族礼仪攻略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8-05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
2/18
是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信徒与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
于行进中磕长头,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啊嘛呢叭咪哞,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言(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在此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还有一种为原地磕长头。
4/18
过去遇见长官、头人和受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对于一般人或平辈,鞠躬只表示礼貌,帽子放在胸前,头略低。
6/18敬酒茶礼仪西藏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裸酒,敬献客人时,客人必先喝三口再将一满杯喝干,(也就是三口一杯,而前三口只须浅酌一下即可,客人每喝一口,主人都为你续满,到第四下才一干而净。西藏现在几乎全喝啤酒了,一次同藏族同志过林卡,藏族同志给我们敬酒,说好是三口一杯,杯子也就是我们内地喝啤酒的那种杯子,我们的一位同志在喝酒时,第一口几乎将杯子喝干,藏族同志马上给他续满,如是者四下,第四杯又必须一口喝干,我们的这位同志马上下课)。三口一杯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主人就会不高兴,或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认为客人看不起他。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必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是懂得礼貌。
7/18
藏族非常注意使用敬语,这种风气拉萨人更为讲究。在拉萨甚至整个西藏,每句话都有3种讲法,一是普通话,一是敬语,一是最敬语。无论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这样。地位相同的人相互用敬语,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也用敬语,对地位悬殊的人用最敬语。不会敬语的人被认为缺少教养,而敬语用错了,便会闹出笑话。藏族人非常重视称谓,称谓不准确,往往被认为不懂礼貌。在对方名字后面加一个拉字,表示尊敬。例如称格桑为格桑拉,扎西为扎西拉;教师称为格拉,厨师称为玛青拉等等。
9/18馈赠藏族十分重视馈赠,凡有喜庆必送致贺。一般是有送必有还,且还礼的数目往往要加一倍,否则即为小气和失礼。
10/18敬老:藏族自古就有敬老的美德。藏族对长辈十分尊敬,让男性长辈盘腿坐居上方。女人只能并脚侧坐下方。女性长辈虽坐下方.但不用自己干什么,自有年轻女性侍候。主妇递碗、接碗都用双手;斟茶也用双手,且只能正手斟,忌讳反手斟茶。
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向老人祝拜的习惯。藏历年除夕晚上,全家吃面古突辞旧迎新的时候,总是先请老人吃第一碗。初一黎明,家中最小的姑娘或媳妇要抢先背回第一罐水,调制成酥油茶敬献老人,以此表示晚辈对老人的孝敬和祝福。
11/18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置于手上,弯腰45度;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有时合掌与鞠躬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13/18宗教礼节:僧人见到自己的老师要行叩拜礼,如觐见堪布或活佛时,要行三叩头礼。坐垫子是根据地位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分。宗教节日时,达赖、班禅给朝拜者摩顶也有分寸,对大官员行碰头礼和用双手摩顶,对中等官员用一只手摩顶,对一般平民则用一条丝穗子在其头上拂一拂以表赐福。
14/18待客礼仪客人来访,主人必须出门迎接,献哈达,然后退到一边侧身站立,躬腰双掌向上平展,让客人先进屋。如客人到家则须起身让坐或坐首席。客人进屋坐定后,主妇须立即献茶。边远乡村的女主人喜欢当着客人面洗碗,再在火塘边烤干,然后倒茶,以示对客人的尊敬。主人不能等客人喝干茶了再斟,而须等客人喝几口后连续斟茶,否则客人就会有“一碗茶不给仇人喝”之说。主人见客人喝完茶后,便献上青稞酒。甘孜州许多地方都有先茶后酒或先酒后茶的习惯,不能同茶同酒。主人敬上青稞酒后,客人首先用右手无名指蘸点酒,转腕面向自己弹一下,这样连续蘸三次弹三下,谓之一敬天,二敬地,三谢主人,然后再端杯畅饮。不然主人就不高兴或认为瞧不起主人或认为客人不懂礼貌。客人起身告辞,主人仍先起来站在一边,侧身躬腰双掌向上平展,让客人先走,一直送到大门外,并道一声:“呷勒拍”(请慢走)或“尼萨得”(晚安)。
15/18
解放前,藏族等级观念甚严,途中如遇活佛、喇嘛、土司、头人,不管男女老幼,均须站立路旁,脱帽、放下盘辫,俯首躬腰双手掌上向上平伸,吐舌,目不斜视,以示敬意,乘骑马者见之也滚鞍下马立于路旁,妇女让道于右,待他们走后才能上路,如知道尊敬的人到来或离走,则在路面煨桑烟祭以示尊敬。
解放后,没有土司、头人了。但对活佛、喇嘛仍保留了以上的礼遇。对上级,尊敬的人或同辈人于途中相遇,一般都把帽摘下放在胸前,微微鞠躬,或互相握手以示礼貌。
17/18藏族服饰迪庆藏族男子服饰基本相间。-般着右襟齐腰高领镶金银边短衫,称“对通”。讲穷层次重叠,选料颜色醒日,外穿用布、毛呢、氆氇、绸缎等制作的“楚巴”。有银刀、护身符、钱包等各种精美的饰品。有乌拉靴、长统皮鞋,金绒藏靴居多。东旺、格咱、尼汝藏族妇女穿连衣裙式女装居多,多以自织氆氇为料,上段色彩鲜艳,下段为百褶裙,裙长及膝,褶裙仅在身后,后摆呈半圆形,裙下镶有五彩虹边及彩边。大中甸、小中甸妇女身着长袖女藏袍和大襟短坎肩,坎肩领口、襟边攘有五色花边,状如彩虹,裤子用黑、蓝色料子。青年人披黑羊皮,类似披风。尼西妇女又多穿白色衣裤。德饮归女上身穿长袖彩绸衫,其颜色有深绎色、深红色、粉红色、白色等,外着无袖大襟长袍,其料有“龙凤”图案或“寿”字图案的彩缎、丝绸和氆氇等。下身穿宽而长曳的百褶裙。维西塔城一带妇女多穿大襟宽袖短袄,外罩坎肩,下穿长裙。近年来,迪庆妇女喜穿现代女式藏装者届多。迪庆妇女佩饰有玛瑙、珊瑚、玉石、项链,耳坠银制镶玉大耳环等。
18/18
藏族禁忌较多,有行为、宗教、语言、食物及生产劳动等诸方面。
2/4生活禁忌 :老年妇女不食当天宰杀的肉食;家中有危重病人或家庭不顺,户外插青枝柏叶或石头上放有红线,或用石压刺,以示谢绝客人;屋内不准吹口哨,唱情歌;年尾忌债翻年,年头忌要债;忌妇女在炉灶上站立、蹲坐;家中佛坛不允许别人乱摸,也不得随便指问;吃奶渣和酸奶时,忌用筷子;忌烧奶渣吃;主人及客人在火塘上首位置就坐,只能盘坐或跪坐;不准随便跨越火塘;不准在神龛上放杂物。3/4语言禁忌 :在长辈、尊者及父母前,忌讲丑话脏话;在家中忌讲不吉利的话,特别是喜庆佳节;忌以下流秽语咒人;忌用不吉利的语言骂牲畜。
4/4生产禁忌:不打杀鹤、雁、鹰、雕、乌鸦、家狗、家猫等,雨季,忌在高山上砍伐木材或高声喊叫。在防霜防雹期,忌火化尸体,忌妇女外出不披披肩。
藏族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06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