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打架法律怎么处理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8-08小学生之间发生打架行为,首先确定造成的伤势如何,如果严重,需及时送医,然后确定双方打架原因。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小学生打架行为涉及侵害他人生命权和健康权,被侵权人(即受害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伤势实际情况,可能需要赔偿受害人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因医疗支出的合理必要的费用;造成残疾的,需要负担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死亡的,还需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那么问题来了,小学生之间打架,小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具备责任承担能力吗?可以作为责任主体吗?对此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作了特别规定,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这也是为了保护受害一方的民事权益。

而如何界定小学生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呢?我国《民法总则》专门规定,以八周岁和十八周岁为界限把年龄划分为法律上的三个阶段: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为自己的行为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责任;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两者的行为造成的损害由其监护人承担责任。



所以,按照教育部对小学生入学年龄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阶段的年龄大致在6岁—13岁之间,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小学生打架的行为,法律上主要由其父母根据打架过程中的过错程度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注意事项家长要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要随意与人发生打架行为,适当灌输一些法律常识,让他知道此种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带来的严重性。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08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