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的CT鉴别点(学习笔记--第一部分)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8-11关于CT上的病灶密度:
高密度:见于出血、钙化、富血管性肿瘤
低密度:脑炎、梗塞、囊肿、水肿
等密度:脑膜瘤、星形细胞瘤、硬膜下血肿、脑梗塞、脑出血的吸收期。

关于CT增强扫描:
无强化:见于钙化、新鲜血肿、水肿、坏死、液化、囊肿
均匀强化:脑膜瘤、脑动脉瘤、髓母细胞瘤、肉芽肿
斑状强化:脑胶质瘤、血管畸形
环状强化:脑脓肿、脑胶质瘤、转移瘤(最常见);其次是脑内血肿吸收期梗塞灶、囊性肿瘤和脑瘤术后
不规则强化:恶性胶质瘤常见。

常见的脑肿瘤:
1胶质瘤、 2星形细胞瘤、 3髓母细胞瘤、 4室管膜瘤、 5少枝胶质细胞瘤、 6脑膜瘤、 7垂体瘤、 8颅咽管瘤、 9听神经瘤、 10脑转移瘤

胶质瘤:
病理: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为颅脑原发肿瘤中最常见者。
病理分型: 星形细胞瘤---最常见 室管膜瘤 髓母细胞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星形细胞瘤:
病理:kemohan氏将星型细胞瘤分四级。 一二级分化良好型,相对恶性度低,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 三四级分化不良型,恶化程度高,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易发生坏死、囊变,其血管形成不良。
临床特点: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CT表现:
部位—脑内任何部位,成人多大脑半球,儿童多小脑半球
平扫—一级表现为圆形类圆形低密度,边界清,占位不明显;二三四级表现为略高/混杂密度/囊性肿块,边界不清,病灶内可坏死、出血,灶周水肿及占位显著。
增强-一级: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二三级:多为环形强化,形态及厚薄不一,环壁上有时伴有强化的瘤结节,这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四级:多不规则强化。

少突胶质细胞瘤:
病理: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但与脑组织分界清楚。该肿瘤血运少,易钙化。多见于成人,生长缓慢,属于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
CT:
部位-额叶,其次顶叶、枕叶
平扫-等密度肿块,灶内多发钙化,边界不清;周边无或轻度水肿;占位效应轻。
增强-实体部分强化,边界清楚。

髓母细胞瘤:
病理:肿瘤来源于胚胎残余组织,血运丰富,边界清楚,质软,较少发生囊变、出血和钙化。肿瘤可同时沿脑脊液播散到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对放疗敏感。恶性肿瘤,小儿后颅窝常见。
临床:躯体平衡障碍,共济运动差,高颅压症状,神经根受刺激时引起斜颈。 CT:
部位—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可侵入第四脑室
平扫—圆形或类圆形稍高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周边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向前移位或者消失,第三脑室和侧脑室扩大。
增强—明显均匀强化;室管膜及蛛网膜下腔有转移时,脑室壁及脑池内有强化病灶。

室管膜瘤:
病理:肿瘤起源于室管膜,突入脑室内或室外生长,常引起脑脊液循环阻塞而发生梗阻性脑积水,易发生囊变和钙化。儿童及青少年常见。
临床症状取决于病灶位置。脑室内的肿瘤定位体征少。
CT:
部位—好发于脑室内,尤其第四脑室。
平扫—等密/稍高密度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其内常有囊变及钙化;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征像。
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今天的笔记只做了一部分,牢记病理、临床、CT特点。
鉴别头颅CT肿瘤增强平扫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10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