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历史上有哪些劣币驱逐良币的经典例子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9-01
    【导读】:

    一、大钱驱逐小钱。

    王莽时期,共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其中第二次发行了大钱,但大钱的价值并不值本身金属份量。他的原意是盘剥百姓,于是老百姓就不再使用五铢钱,更多的人则是私铸大钱,市场上流通的就都是这种价不符实的大钱了。

    后来,宋朝的"庆历重宝"、"崇宁重宝"、"大观通玉",清咸丰帝的"咸丰大钱",民国阎锡山的铜元等,都采用差不多的原理,铸造与金属本价不符的大钱,淘汰了小钱的流通。

    二、铁钱驱逐铜钱。

    梁武帝大量用铁铸币,于是人们都把足值的铜钱,作为良币藏了起来。商人们更是用铁钱大量收购铜钱,造成"钱文大乱"。

    其实,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推而演之,并不仅仅限于货币现象。他的本质是,如果坏的东西可以与好的东西并行存在,并且价值相等,甚至更高的话,好的东西就会逐渐被淘汰掉,只剩下坏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逆淘汰的过程。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184341.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7-12 21:15:42  耗时: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