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如何防治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2-23药物清塘:鱼池干池后,鱼种放养前应对鱼池进行药物清塘消毒,以杀灭各种病源菌、鱼类寄生虫及虫 卵、敌害物、野杂鱼类等。清塘后可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也可减少鱼饲料浪费和水体生物耗氧量。清塘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等。

清除多余淤泥:池塘淤泥是由生物尸体、残剩饵料、粪便及各种有机碎屑、无机盐、尘土、水体悬浮物下 沉等组成。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及各类细菌等微生物及无机盐类。适当的淤泥(5—10cm)有保肥、供肥、调节水持、吸附水体有毒有害物质等功能,有 利于水产动物养殖。但过多的淤泥因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增大了疾病发生的机率。同时淤泥中有机物质分解消耗水中溶解氧,产生二氧化碳、有机 酸、氨、亚硝酸盐氮等有害物质,破坏池塘水质,其有害影响大大超过了有利影响。因此,应利用池塘干池后清除多作淤泥,且清淤后能扩大池塘水深,增加鱼群活 动空间。或者通过晒池,使池底淤泥晒干变硬,同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多种病菌、病毒粒子。

鱼种下池前应进行药浴消毒,以钉灭鱼体表所带的病原体、寄生虫等。药浴所用药物很多,如漂白粉、高 锰酸钾、食盐、硫酸铜、敌百虫等。药浴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和药浴时间。及早放种:最好是注腊水,放腊水鱼,这样可减少水中所带病原体,也可减少能鱼种的机械损伤。一般选 择晴天上午放种。如因故没有放腊水鱼,应在早春的晴天上午放种。

多巡塘,及时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症下药。鱼病诊断的主要步骤是:①观察:看鱼群的活 动、体色、体摄食等情况,一般病鱼游支缓慢,反应迟钝或作不规则的狂游、打转,平衡失调或离群独游;体色变黑或褪色,有斑点斑块,鳞片脱落、长毛,鳍条缺 损,粘液增多,鳃盖腐烂,鱼体消瘦,腹部膨大或肛门红肿;食欲减退或不摄食。②调查访问:发病后应对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与访问,其内容包括发病情况的调 查:病鱼的种类、数量、大小、病鱼的活动特征、发病季节、时间、气候、水温、平日的防治措施及已采取的措施;饲养管理的调查:放养密度、投料量及抽喂次 数、饲料种类与来源、饲料质量、日常管理、以往发病史和周边发病情况;气候、水质的调查:注意发病前后的天气变化、水温、酸碱度、溶解氧、水色、透明度及 水体中有害物质如硫化氢、亚硝酸盐氮、氨氮等的含量。③对病鱼体进行剖检,从病鱼的体表、鳃、鳍、鳞片、肌肉、内脏等各部位进行检查,诊断出鱼病的种类, 以便对症下药,达到尽早治好鱼病。

nbsp;全池泼洒杀虫类药物,如敌百虫、硫酸铜、硫酸铜硫酸亚铁全剂及其他杀虫药物,同时可泼洒生石 灰、水质改良剂等,以改良水质,促进病鱼恢复,比如罗非鱼饲料不能与其它鱼类的饲料随便混养,要问清楚相关专业人士才可放料。
加强管理,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优质、全价、易消化饲料,以增强鱼群体质,减少疾病 发生;每天定时开增氧机,防止鱼类浮头,鱼群浮头严重时,可施用增氧药物、黄泥浆或食盐等,可缓解浮头;妥善处理病死鱼,及时性从鱼池中捡出死鱼并深埋, 不要随便丢弃,以免感染健康鱼群。
鱼病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2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