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钩织结合纯棉渐变红四色裙衫编制介绍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2-08
    【导读】:
    在这个气候多变的秋天时节,有一件纯棉质地的裙衫,可以直接当作外套来穿,也可外加一件风衣来抵御寒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基于这样的考虑,小编在购买到满意的全棉编织线以后,就动工并完成了一件四色渐变纯棉裙衫。穿起来的效果还不错,比较实用,所以就与手工爱好者交流分享如下。工具/原料more全棉编织线四色共500克左右编针规格2.75mm一副,钩针1.50mm一枚方法/步骤1/9分步阅读

    购买编织用线,确定裙衫款式。

    看中网站的这款纯棉编织线后,被图中的四种排列着的颜色吸引,考虑用四种渐变的颜色来搭配一件裙衫。套式裙衫,不用钮扣。在购买到了以下图示的四个颜色纯棉编织用线后,并总体思路明确,就开工了。这款线每团100克,长度800米左右。

    2/9

    用最深色的线起头织圆下摆。

    取2.75mm规格编针,用最深色的线起头。起头时的长度针数依据下摆宽度15寸,用密度法计算针数后,再增加两侧圆摆部分,约30%的针数。起头时数足全部所需针数。以平针织法先织8行,然后将底边起头的第一行与第8行,两边折叠相对,完成下摆的底边。衣服全部采用平针的织法。

    3/9

    下摆圆角完成效果图。

    下摆圆角的织法:以总针数的3/5中间部分为起点,每隔2行增加两边各5针,依次重复直至需要的高度。也就是说,在每行到头的时候,再增挑边上的5针,另一边也同样织法。完成的圆下摆如下图示。

    4/9

    腰部换织第二种颜色。

    到大概腰部位置的时候,换织第二种颜色的线。因为每个的身高不一样,而且对衣服长度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具体换织的位置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小编的体会是,在腰部位置换线,在视觉效果上可以达到一种收腰的感觉。衣服穿上后确实有了收腰的效果。

    5/9

    由下而上,颜色由深而浅。

    换织第二种颜色后,一直织平针,直至收袖窿以上的一寸长度。换织第三种颜色的线,开领窝后一寸,换织第四种颜色的线。领圈在最上面,考虑还是用第四种最浅的色来配一下比较合适。织袖子也是由下而上,换颜色与大身同样。收袖窿以后,要与大身比较着每个颜色的长度来换线;同时袖子缝合时要注意颜色交接处的对齐,达到美观的要求。

    6/9

    挑选确定下摆花边款式。

    织的部分全部完成后,开始了钩的部分。平针部分是基础,花边是装饰,要求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于是寻找花边款式,看到如下图示红色方框内的花样,与裙子大身下摆的搭配,应该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就选定了这款。

    7/9

    钩了以后初看花边效果。

    在下摆直接挑起就钩,根据挑起的针数编排花样,做到前片与后片排列要一致,同时花样与大身的衍接要平整,不能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因为衣服的下摆是直接悬着的,穿起来的效果就要与当时预期的一样才好。钩了以后初看花边效果,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8/9

    全部完成下摆花边。

    看看效果满意,就继续完成余下的部分。余下的部分,要考虑到衣服下摆的下坠感,最好增加用线的股数。如果花样部分是用一股线来钩的,在最后的部分可以增加一股线来钩,这样可以给花边增加一些厚度和重量,衣服穿起来也会更具下坠感。

    9/9

    整体完成看看下摆细节。

    衣服下摆的花样完成后,还有两个袖口需要钩一些简单的花样,以与下摆有个呼应感。袖口的花样以渔网针为主,间隔以简单的水草花。这样,对衣服关注的视线,着重集中在下摆。

    注意事项

    分享经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如果喜欢请点击投票和收藏,如有不妥请指正。

    该篇经验是小编真实经历的原创,请勿转载,谢谢。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5490.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5 01:57:59  耗时:0.029
    0.02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