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羌笛秋声湿塞烟是什么意思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2-28
    【导读】:

    塞上秋来,羌笛阵阵,斜风细雨,大漠孤直的长烟仿佛氤氲着漫天的水汽,濡湿悲泣。

    在中国古代,羌笛代表着思念的感情,唐、宋、元、明各代文人的诗歌中常见到关于羌笛的记载。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来寄托自己思念亲友的感情。

    最初的羌笛是用鸟腿骨或羊腿骨制成,有两种用途,既是吹奏的乐器,又是策马的马鞭,故又名“马鞭”或“吹鞭”。在西汉以前,羌笛只有四个音孔,到公元前1世纪,经过京房(公元前77年枣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的音孔,才有了五个音孔。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羌笛秋声湿塞烟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赤布苏、沙坝地区的羌笛是秦汉战乱年间,由南迁的羌族人民从西部地区携带而来的。据史载,西汉前,羌笛面上有四孔,公元一世纪由京房加一高音按孔,为五孔。东汉马融在《长笛赋》就曾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记述,唐代 亦有“羌笛何须怨杨柳”的名句。

    发展到近代羌笛已成六孔。由此推之,羌笛的存在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除了世代口传心授外,羌笛也成为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渠道。2006年5月“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63875.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6 08:06:56  耗时:0.024
    0.02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