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复方中药香灸介绍 香灸手法 香灸禁忌与注意事项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3-01
    【导读】:
    复方中药香灸介绍:复方香灸是传统艾条的延伸,是在传统艾灸基础上改进升级的新型灸疗产品,打破传统单调的艾叶成分,颂缘堂中药香灸在以往艾灸用药的基础上,配以艾叶、当归、细辛、川芎、独活、大黄、桂枝、没药、藏木香、木香、藏红花、香附子、鸡血藤等十几味中藏药秘制而成,但单品含量最高的还是陈年艾绒(艾绒含量35%左右),因燃烧时带有淡淡的清香,故名香灸,也称中药香灸。工具/原料more祛湿中药:艾叶、当归、细辛、川芎、独活、大黄、桂枝活血中药:没药、藏木香、木香、藏红花、香附子、鸡血藤方法/步骤1/4分步阅读

    中药香灸灸疗方法:

    (1)首先点燃香的一头,距患者皮肤约2-3公分,握香倾斜度以38度左右为宜,皮肤感到温热适度即可。施行立体螺旋顺时针转圈治疗,以穴位作圆心向外扩展缓慢转动运行,专心观察皮肤和香火头的变化,随变化而追逐运行,不要拘泥,灵活运用。如果皮肤无变化,再顺脉循经运行,在每条经脉上的主穴、原穴上重点熏照。

    2/4

    (2)香药之气打开穴位后,可根据病情,以补泻手法,灸熏穴位。香灰过多影响药香火力时,可将香灸移开人体,将灰轻轻磕入器皿内,以此循环,每次每处大约香灸5-15分钟,灸至皮肤红透,舒适为度,10天为一个周期。

    3/4

    (3)握香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叼住香体中间稍后部位,主要作用是握紧香;无名指和小拇指轻轻扣在香体上,主要作用是转动香头。

    4/4

    (4)操作要领:香要拿稳、圈要画圆、速度宜缓慢均匀,香头始终保持在距灸处皮肤约2-3公分的水平面上,忌忽高忽低,香头下压始终对准施灸部位。

    中药香灸灸疗注意事项:1/9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灸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9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香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香灸的效果。

    3/9

    3、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4/9

    4、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先十二经络之阳经络后灸阴经络的顺序进行。

    5/9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饭前空腹时不宜灸;和在饭后不能立即施灸。

    6/9

    6、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灸量,先少量,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7/9

    7、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8/9

    8、灸前可以喝些稍烫嘴的热水;灸后15分钟内尽量不要喝水,15分钟后可以多喝些稍微烫嘴的热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出体内毒素。灸后注意避风保暖,3到4小时后可以洗热水澡。

    9/9

    9、香灸理疗期间勿强烈运动,防元气大损(如强烈的健身运动、短跑等)。饮食方面要忌生冷、油腻。

    中药香灸有哪些手法:1/3

    1、螺旋灸法:点燃香的一头,持香灸距皮肤2到3公分,香灸与皮肤35~40度夹角,根据不同病症选取不同经络穴位,进行顺时针螺旋状旋转灸疗,以皮肤感到温度适度为宜。香疗每天治疗一次,每个穴位10分钟左右,十天为一疗程。病重者可酌情增加每天的香疗次数和时间。

    2/3

    2、点灸法,又称悬灸:点燃香的一头,手指按压穴位,然后持香一手将灸头靠近,按压穴位手指感应热度适合后,手指抽离,保持灸位,每穴位10-15分钟。

    3/3

    3、雀啄灸:雀啄灸一般配合螺旋灸法交替灸疗,具体操作手法如雀啄食;香灸斜度35-40度,以雀啄方式将香头靠近皮肤穴位再移开,如此循环5-10次。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86863.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7 16:25:21  耗时:0.026
    0.02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