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吃什么好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3-01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渐涨,人的生理活动也由夏长到秋收而改变。所以,秋季养生离不开“收”“养”这一原则。应多吃一些维生素类、抗氧化剂及类黄酮的食物。如:胡萝全卜果油、南瓜籽油、杏仁油、葡萄籽油、深海鱼油、核桃仁油及沙棘果油。
秋季进补有哪些宜忌
按中医的理论,秋季是养肺的最好时节。此时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应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如乌骨鸡、猪肺、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忌吃含辣椒、大葱、生姜、肉桂等辛辣、煎炸爆炒的燥热食品。此外,生冷瓜果不宜多吃。很多人认为秋季可以吃狗肉、羊肉来温补,但实际上,食用温性的狗肉、羊肉会加重秋燥症状,易使人上火。如果秋季需要进补的话,最好选用鸭肉、兔肉、鸽肉、甲鱼、海参等作为滋补品。鸭肉不仅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的过度消耗,而且其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作用。兔肉易于消化,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极低,而且性凉,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是中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病患者理想的秋季进补食品。鸽肉、甲鱼、海参均性平,能起到滋肾益气、滋阴补虚的作用,是肾气亏虚者的秋季食疗佳品。秋季进补也可以适当吃点平性的鱼,如养血滋阴的墨鱼、健脾开胃的黄花鱼,补虚、健胃、益肺的银鱼以及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鲫鱼等。但要少吃带鱼、鲢鱼、鳝鱼等温性鱼类。
不同人群秋季该吃什么
女性应注意益气补血血液,是女性美容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中医认为,只有血液充足,眼睛才能视物清晰,肤色才能饱满红润。可适当多吃黑豆、发菜、胡萝卜、龙眼肉等。胶芪枣汤:阿胶9克,黄芪18克,大枣10枚。先水煎黄芪、大枣,水沸1小时后取汤,将阿胶放入汤中溶化。每日1剂,早、晚分服。阿胶补血;黄芪、大枣补气生血;三味同用能补气益血。菠菜猪肝汤:新鲜连根菠菜200~300克,猪肝150克。 将菠菜洗净、切成段,猪肝切片。锅内水烧开后,加入生姜丝和少量盐,再放入猪肝和菠菜,水沸后肝熟即可。 饮汤食肝及菜,可佐餐食用。



儿童需慎防腹泻
每年8月至12月是儿童腹泻高发时期,腹泻如果不严重,食疗是不错的选择。
腹泻有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薄或带有白色奶块,食后便泻,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胡萝卜汤:取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块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烂,去渣取汁。
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
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平价养生食物精选莲藕润燥:莲藕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它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莲藕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杏仁养肺: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甜杏仁滋润补肺功效更强。《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杏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杏仁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芹菜排湿:芹菜有发散体内湿热的功效,平肝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啖作用。芹菜可与香干、肉丝等炒食。蜂蜜润肠: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在凉拌西红柿等凉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错;蜂蜜也可和时令水果相拌,味道鲜美。葡萄排毒:人体在经历了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季后,体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身体易困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在初秋季节,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消除内热。兼具抗衰滋阴养颜之功效。山药健脾:秋冬进补前吃点山药,更有利于补品的吸收。山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将山药、大枣20克、粳米熬粥,健脾润肺。

蜂蜜蒸白梨:大白梨1个、蜂蜜50克。先把白梨挖去核,将蜂蜜填入,加热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吃数日,生津润燥,止咳化痰。 莲子百合煲瘦肉:莲子(去芯)20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加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之功效。
吃什么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99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