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出自哪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3-06“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出自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香冢碑铭文。
原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烟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译文:我心中的愁楚与目睹或亲历的人生劫难,如同浩茫的沧海无边,短歌为你唱罢,抬首却见此刻明月亦缺。
这座安睡的坟芳草蒙起,其中浸透了你忠诚之躯的碧血,也许这碧血的颜色将会褪尽,也许它会在泥土中干涸。可是唯独你的一缕香魂永不断绝!若有人问这是真是假,请看那坟上,就是这一缕香魂化为的翩跹蝴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张中行老先生《负喧琐话》载,“飘零风雨可怜生,香梦迷离绿满汀,落尽夭桃与秾李,不堪重读瘗花铭。”诗后还有一跋:“金台始隗,登庸竞技,十年毷氉,心有余灰。葬笔埋文,托之灵禽,寄之芳草。幽忧侘傺,正不必起重泉而问之。”
由跋看来,张盛藻与香冢碑或有关联,不知为何同时之人对其立碑的原委却有全然不同的说法。按照瘗文稿之说,张盛藻给皇帝上过许多奏折,但均如石投大海,杳无回音,只好偷偷将那些谏稿、诗文等一起葬入地下,并写了这样一篇碑文以遮人耳目,一腔忠愤,方可当此碧血,而托之灵禽,寄之芳草,亦是楚辞余意。
但是,香冢旁边还有座鹦鹉冢,碑文是这样的:”文兮祸所伏,慧兮祸所生。呜呼!作赋伤正平。“鹦鹉冢里埋的不是别物,竟是那些多次来京会试而落第的考生,为抒愤懑之情和表示决不再试的决心所掩埋的试卷、诗文和笔墨等物。
这反映了科举制度的残酷性,士子们寒窗苦读,最终名落孙山,因而产生“浩浩愁”,感叹“茫茫劫”。但却不能下定论,张盛藻作了香冢碑铭文,因为有几个疑点,如张中行老先生所说跋,拓片中不见;鹦鹉冢与香冢有无关系;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冢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26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