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指导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3-21
    【导读】:
    科学计算器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其上的大部分功能也许大家就不是很了解了,可能很多人就只能在界面上几个功能用用,从而埋没了科学计算器的真正价值,现在我就来为大家简单地脑补下一些关于科学计算器的知识。介绍说明1/4分步阅读

    MODE键按一下的介绍

    科学计算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方向键两边的四个按钮,左边的两个相信很多人都经常使用分别是SHIFT键和ALPHA(这个按键待会儿会介绍),右边的MODE键很多人并不是经常使用,因而对其的了解可能并不是很多。下面我来为大家神展开下。

    按一下MODE键会出现1(COMP)、2(SD)和3(REG),这是指定计算模式。COMP是基本算术运算,SD是标准差,REG是回归计算。基本算数运算也就是加减乘数,有时也包括比较高级的运算,例如百分比、平方根等。标准差计算模式几乎可以做统计计算的所有数据,计算过程可以按照下图进行,当然首先要进入SD模式,也就是mode键 2键 进入SD模式。这里要补充下,标准差就是样本标准偏差。下面我就来介绍下使用过程。进入模式后,首先输入要计算的数据,这里用一个例子说明:55,54,55,51,53,53,54,52;在SD模式中的输入过程为55 DT(见下图)54 DT 55 DT 51 DT 53 DT 53 DT 54 52 DT随后开始计算。(根据图片按钮看)

    计算样本标准偏差的结果为:1.407885953 ;按键过程为:SHIFT S-VAR 3 =;

    计算母体样本偏差的结果为:1.316956719 ;按键过程为:SHIFT S-VAR 2 =;

    算数平均值为:53.375 ;按键过程为:SHIFT S-VAR 1 =;

    数据的个数为:8 ;按键过程为:SHIFT S-SUM 3 =;

    数据的和为:427 ;按键过程为:SHIFT S-SUM 2 =;

    数据的平方和为:22805 ;按键过程为:SHIFT S-SUM 1 =;

    回归计算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这里就不展开了,计算复杂,这是工程师他们要弄的东东。

    细心的朋友会注意到MODE键边上还有用黄色字写的CLR,这是数据清除按钮,启动它的步骤是先按SHIFT再按CLR,就会出现三种清除方式可选,如果选2就是清除模式,选3就是清除所有。

    2/4

    MODE键按两下的介绍

    MODE按两下会出现1(DEG)、2(RAD)、3(GRA)。Deg 是角度中"度"的意思,Rad 是角度中"弧度"的意思,Gra 是角度中"梯度"的意思,后两个是在大学数学里会出现的概念,我数学学得不怎么样就不说了,具体说说怎么来操作的。大家有没有发现,DEG这个D的指示标志是一直亮着的,开启计算器时就是默认选择的,所以又可以理解为十进制的表示标志。总之,对一般人而言,MODE按两下出现的功能基本没什么用。

    3/4

    MODE键按三下的介绍

    这时会出现1(Fix)、2(Sci)、3(Norm)。Fix是指保留保留小数点的个数,Sci 是指科学计数法保留位数,Norm 是指常规模式(好像没用的),对于这几个功能如果没事就不要去选择了,我们基本是用不到的,而且选择以后会因为不知道如何恢复而苦恼,最简单得方式就是按下复位键,不然就是按三次mode选择第三个NORM,这样就恢复了。

    4/4

    其他不常用按键介绍:

    红色的ABCDEF是16进制表示数;

    nCr是排列与组合;

    Pol(是复数计算的按键,用于转换欧拉式和一般式;

    通过按RCL按钮,使用者可以把原本存储在计算器内存中的数据调用出来。RCL按钮通常是与STO按钮一起存在的,STO按钮可以讲当前显示在计算器屏幕上的数据写入内存,而RCL则是这一过程的逆过程;

    eng:转变为科学计数法(貌似也是个没用的钮)。

    计算器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362514.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7 00:51:36  耗时:0.028
    0.02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