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指的是什么时候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2-15【导读】:
三伏天是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结束的一段时间,天数为30或40天,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一伏(初伏)有10天。三伏天过完,天气会逐渐转凉,北方降温会明显一些,但南方可能还会有“秋老虎”出现。
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是10天或20天。
《清嘉录》中说:“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处暑过后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46094.html
上一篇:尼桑新逍客更换变速箱阀体算大修吗
下一篇:111i111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