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二年级语文怎么复习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4-11
    【导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策略和复习建议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我们把二年级语文复习内容大致分为:汉语拼音部分、识字写字部分、阅读部分和写话。方法/步骤1/4分步阅读

    一、汉语拼音部分

    复习建议:

    这部分主要考查给字选择正确读音,另外考查多音字的理解和运用,一般考查方式是要求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或划去错误的读音,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辨析的能力。

    2/4

    二、识字写字部分

    1.能熟练认读教材最后生字表中要求“会认读”的汉字,会写正字表中要求“会写的”汉字。

    2.能辨析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会说反义词。

    3.注意积累词语和成语。能正确地搭配词语,正确使用量词。

    4.继续巩固音序查字法,掌握部首查字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复习建议:

    1.查字典的复习:首先可以采用儿歌记忆“部首查字法”:小小字典手中拿,看我来把汉字查。确定部首数笔画,页码指示检字表;检字表中找部首,去掉部首数笔画;发现汉字记页码,字音就在正文季屈躲中。第二步引导应用,逐步熟练。与复习“认读字”相结合;与阅读短文的练习相结合。

    2.识字的复习: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认记字形。此外还要设计活泼多样的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追裹字。如,做组字、组词游戏,一起制作生字、词语卡片等形式。

    2.词语的复习: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二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课堂教学学习了一些对联、春联、谚语、名言警句四、字词语、词语填空、量词短语等。家长们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分类方式,帮助学生归类、整理、积累并进行同义词、反义词、选词填空等练习。

    3.句子的复习:(1)家长们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连词成句”的练习,注意提醒学生:①要将所给词语全部用上;②正确使用标点。(2)还可以做一些仿写句子的练习: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写比喻句等;②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③“把字句”与“被字句”相互变换。

    3/4

    三、阅读部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3.加强课外阅读,在阅读中能理解短文内容,正确积累运用词语。

    复习建议:

    1.朗读、背诵的复习:在复习阶段,可以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练习朗读和背诵,每天给孩子复习巩固的时间,也可以用填空的形式辅助或检查学生背诵,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较多地练习机会。

    2.短文阅读的复习:家长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其阅读能力。四读法: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思考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短文后的问题;三读,带着问题读短文,并从短文中找答案;四读,带着答案回文进行检查。

    4/4

    四、看图写话部分

    1.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并能写清楚图画上的内容。

    2.在写话中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

    复习建议:

    让学生先说后写,具体指导方法:①仔细观察图画,弄清画面含义,抓住主体,通过由近到远,由低到高,由左到政捧右等观察方法;②根据画面内容,合理想像,使画面“动”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巩固与提高,同时还能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

    只要家长朋友们初步了解了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复习,让学生在复习阶段少走弯路,将书本上的中的知识熟读熟记并能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步入中段的学习将会轻松自如。

    相信经过优秀家长的细心指导,会培养出更多仔细、认真的孩子来,让他们轻松、顺利地步入中段的学习!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489300.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5 19:31:14  耗时:0.031
    0.03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