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为什么像郑国渠这样的疲秦计反而成了强秦策了呢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4-22
    【导读】: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刚即位,韩桓惠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进行东伐,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疲秦”之计。

    没想到,渠成之后,引来含有泥沙的泾水灌溉关中北部的盐碱地四万多顷,每亩可以收获粮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成为肥沃的田野,再也没有荒年。

    这项原本为了消耗秦国国力的渠道工程,反而大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秦国因此富强起来,吞并了各个诸侯国,加速了秦统一天下的进程。

    扩展资料:

    郑国到秦国面见秦王之后,陈述了修渠灌溉的好处,极力劝说秦王开渠引泾水落石出灌溉关中平原北部的农田。秦王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委托郑国负责在关中修建一条大渠。

    郑国根据关中平原北部的地形特点,经过精心测量,决定从中山(今陕西泾阳西北)以西谷口的地方开渠,直至洛河,渠长30余里。

    工程进行当中,韩国的疲秦之计被发觉,秦王要杀掉郑国。郑国平静地说:不错,开始我确实是作为间谍建议修渠的。

    我作为韩臣民,为自己的国君效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杀身成仁,也是为了国土社稷。不过当初那疲秦之计,只不过是韩王的一厢情愿罢了。

    陛下和众大臣可以想想,即使大渠竭尽了秦国之力,暂且无力伐韩,对韩国来说,只是苟安数岁罢了,可是渠修成之后,可为秦国造福万代。在郑国看来,这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郑国并非不知道,天长日久,疲秦之计必然暴露,那将有粉身碎骨的危险。郑国之所以披星戴月,为修大渠呕心沥血,正是不忍抛弃我所认定的这项崇高事业。

    秦王被郑国的话打动了,让他继续主持修渠。经过几个寒冬酷暑,经过成千上万民众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大渠终于修成了。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约十年后完工。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国渠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565246.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5 04:53:47  耗时:0.026
    0.02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