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马哲中主观与主体,客观与客体的区别与联系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4-27
    【导读】:

    一、含义不同

    1、主观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精神,与客观相对。

    2、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3、客观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二、关系所属范畴不同

    1、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观即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

    2、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三、两者的关系不同

    1、主体只有和客体相联系才称为主体,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

    2、客观存在可以是不依赖于主观、主体的。

    客观事物与客体有区别

    客观事物只有和主体发生联系才成为主体的客体。当客观事物尚未进人人的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认识的客体。只有与认识的主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时,客观事物才具有客体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的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

    当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时,认识的客体是精神客体。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

    两对范畴的联系表现在:

    主体有主观性,有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主观

    百度百科——客观

    百度百科——主体

    百度百科——客体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606450.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6 02:37:02  耗时:0.031
    0.03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