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关于象山的春节习俗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2-17
    【导读】:

    象山春节习俗:“廿三祭灶,廿四掸尘,廿五做豆腐,廿六割肉,廿七宰鸡,廿八做团,廿九送年,三十晚上守岁”,若是像今年这样廿九夜为除夕,则变通为“廿七做团,廿八送年,廿九晚上守岁”,其余照常。因山区海岛平原的地域差异,过年的细节也就略有变化。

    从廿三开始到除夕,忙碌的“年事”方告一段落,人们开始享受合家团聚的美好时光,喜庆的氛围一直要延续到元宵节。

    1、谢年:祈求岁岁平安,年年有余

    谢年也有称为“送岁”或“送年”,是一年来祀神典礼中最隆重的。于桌上供着年糕、水果、茶叶、酒等祭品。象山老话:“廿五廿六搡年糕,廿七三十拣黄道。”所谓“拣黄道”,就是选择黄道吉日,清扫大堂,桌椅及盛祭品用具一律用糖水洗涤,时间多在午夜,以取其静。

    谢年仪式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每个细节极为讲究。如放置供品的祭盘,称“红盘”,富裕些的人家用锡盘的,称为“银台面”。祭祀由男主人主持。桌上陈列着谢年所用的祭品,一般是六色,因为六预示吉祥,代表着六六大顺:六杯酒,六碗茶,六碗饭,六样菜,六种甜点。

    第一排摆着酒水,中间供香茗六杯,两旁各放六杯黄酒,共十二杯,酒杯代表十二司月之神,表示一年十二个月月都有酒喝,假使本年有闰月,左方增加一只,共放十三杯。

    第二排是六色糕点:有金团、印花年糕、甩子糕、发糕、千层糕、糖果等,表示生活高高兴兴、甜甜蜜蜜。

    第三排是六盆水果,主要为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甘蔗,表示“节节高升”,“越老越甜”;金橘或橘子代表“黄金满屋”;香蕉象征生活香甜;寿桃表示“长命百岁”。

    第四排摆七牲大盆,有猪头、条肉、公鸡、鱼、鸭蛋、猪肚、鹅、蟹等。中间放一大盆猪头,也叫“利市头”,表好运、有头有尾;整刀条肉象征生活“有条有理”;公鸡司报晓,表“风调雨顺”;大黄鱼或者眼睛上贴有红纸的活雄鲤鱼一对,鱼头朝里摆放,表示“年年有余”,也有挂在供桌桌档的,以防跳动,祭祀仪式结束后放生,表示“鲤鱼跃龙门”。鸭蛋寓意为“元宝蛋”;用米粉捏成的两只“元宝”放在年糕上,元宝下面压着用红纸剪成的“福”字。旁边列放烤麸,寓意“呼呼响富起来”。还有“四盘调和”,即调味品四碟:盐、黄糖、酒、葱。

    第五排是年糕、烤麸、豆腐、粉丝之属。豆腐谐音“头富”(首富),粉丝寓意“长寿”。

    谢年的程序,一般是先放好祭品,点燃香烛,持香朝天三拜,接着点燃三支花炮。祭礼约一个时辰,其间筛酒三巡,祈祷全家平安,福寿双全、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祭祀结束,便邀约亲邻和家人聚宴,名为吃年夜饭。

    2、年夜饭:吉利口彩一套套

    农历十二月月末是大年夜,又称“除夕”。象山老话“要困冬至夜,要吃三十夜”,说明象山人的年夜饭情结一直根深蒂固。象山人年夜饭的菜式也有讲究,有酱鸡、鳗鲞、红膏炝蟹、鱼、香菇、春卷、木耳、烤麸、黄豆芽、金针菜、藕、年糕、团等。

    年夜饭的菜肴除讲究享“口福”外,讨“口彩”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象山人喜欢把来年的希望寄予菜肴之中。如“鸡”和“吉”同音,表示吉利;“鳗”意思是“缸缸满、甏甏满”,丰衣足食的意思;象山人似乎对“红膏炝蟹”情有独钟,红膏炝蟹寓意“生意红火,纵横天下,八方招财”;藕寓意“节节高,路路通”。

    象山年夜饭的菜不能少于十二样以上,因为象山人把“十二”视作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一12个月均平安顺利,“月月红”、“月月有余”。无论再加多少道菜,桌上的菜必须是双数,这样才吉利。年夜饭冷盘热炒,花色繁多,应该慢慢享用,越慢越好,取意“长久”。

    年夜饭中的鱼不能吃光,要有剩余,意味着年年有余。吃饭时不能乱说话,要讲吉利的话。年夜饭吃完后,长辈要给晚辈送压岁钱。除夕夜还要把次日(正月初一)需动刀的食物切好,要把地扫好。扫时要从外面扫进来,边扫边说:“元宝扫进来了”,将畚斗里的垃圾倒在灶前火缸里。

    3、压岁钿:几代孩子的温馨记忆

    象山老话有“老人忖旧年,小孩望新年”之说。过去,普通百姓家里生活不宽裕。平常的日子里,小孩基本上没有零食吃,口袋里也没有零花钱。只有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吃到一些可口的食物,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小孩才能得到大人给的压岁钿。所以,在清贫的年代,小孩子天天都盼望着过年。

    过年时,长辈用红包作为压岁钱给晚辈。连号的新纸币就成了压岁钿的首选,蕴含着长者对晚辈“好运连连,喜事连连”的美好希望,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4、正月初一开门炮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整个半岛大地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

    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中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

    5、走亲访友去拜岁

    从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按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岁。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如相遇于途,长揖道贺(今点头握手问好),也有彼此合掌胸口称拜岁。到各家登门互贺新喜,亦叫拜年。先是下辈出门到长辈家拜年,然后平辈回拜,则称回年。新婚夫妇初到岳父家拜年,称拜头年,后辈到丧事人家拜年称拜新年。

    按旧习,象山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农产品比较简单,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蓬纸包,又名红包。

    每包装礼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则根据所走的亲戚情况所定。旧时南货店,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每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每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生意好的话,要包到元宵节之后。说来可笑,红包大多经过东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

    6、欢天喜地舞龙灯

    象山春节民间有舞龙习俗。十余人手擎彩龙,至庙宇和大户门前舞龙,主家酬以红包、年糕、糖果。象山各乡镇都有自己的舞龙队伍,舞龙内可点灯,也称龙灯。

    7、旧时过年禁忌多

    旧时,正月初一不煮饭(除夕多留饭于新年吃,取吃剩有余之意)、不担水、不串门、不缝针线。一般不扫地,倘非扫地不可,则须由外向内施帚,禁忌向外扫地,俗谓财富会流失。晚饭早吃,不点灯,放过爆竹(谓关门炮),早早入睡。

    新年期间还有不吵嘴,不动刀斧,不杀生,以及禁讨债等禁忌。据说,吵嘴会落彩头;刀斧是凶器,动了不吉利等;还有不能说不吉利话,不能打骂人等。现在这些习俗已基本消失。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61011.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6 07:39:12  耗时:0.033
    0.03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