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成绩对照配速表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5-07配速是在马拉松运动的训练中常使用的一个概念,配速是速度的一种,是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配速的把握可以靠速度感,在平时跑步的时候就要注意计时,把实际速度和配速联系起来。配速对于跑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数据,而接下来马拉松成绩对照配速表如图:

勤奋的训练
除了实际参加比赛,跑者更多是在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中磨砺出身体的记忆,高强度的训练同样可以让身体感受到类似真实比赛的疲惫感。在训练中试探自己的极限,能够帮助选手在未来的比赛中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
训练越贴近比赛,对规划配速越有帮助。因此,在比赛前几周应该至少安排一次长距离跑,严格按照比赛配速进行模拟测试。

提前研究比赛线路
平均速度的策略并不意味着平均的能量消耗。如果赛道起伏过大,每公里的难度不一致,那么可以保持匀速的后果就是体能支出的大幅波动,这显然不是个好策略。相对来说,上坡更费力,下坡虽然省力但有时跑得过快也会带来麻烦,比如增加受伤风险。
在马拉松比赛中,最好保持相对平均的体能输出,也就是说遇到上坡的时候适当放慢速度,下坡时略微提速。这么做听起来很自然,但是如果事先对赛道了解不足,上下坡会打乱你的节奏安排,破坏配速的感觉。如图(比赛路线为即将开始的兰州马拉松)

前半程看手表,后半程靠感觉
有很多跑者已经完成了50、100个马拉松,甚至更多,也有跑者开始涉足50公里到100英里等距离的超级马拉松。对他们来说,短短42.195公里的距离已经十分熟悉,他们完全不会在这个距离里打乱配速。但大多数人做不到。更多的选手在比赛中需要时刻关注自己当前的速度。不过,在跑过半程之后,就可以任由身体的感觉控制速度,参考手表的数据,但不要过度关注数字,更不能被数字牵着跑而感到焦虑。
如果你认同匀速策略,并且在赛前认真制定了比赛目标,那么你应该对自己的配速有信心。从第一公里开始就执行自己的计划,不要放慢速度“节约体力”,也不要因为“感觉不错”就盲目提速“赶时间”,这两种行为都会导致后半程崩溃。
每跑完一公里,都看一下本公里用时,然后及时调整,尽可能在前半程维持住赛前计划的速度。坚持过半程之后,就可以稍微放松心情将指挥权交给身体的感觉了。如果你佩戴的 GPS 手表能够记录精确的时间、距离和当前速度,上述检查、调整的步骤就不用等到每个公里牌,你尽可以随时关注自己的配速情况。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69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