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5-14【导读】:
学前教育的人群做一个简单的框定:设定为就是上义务教育之前的婴幼儿。0-6岁这个阶段。
首先这个群体就非常特殊。
与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以及大学的人不同。这群人生活技能可以说是非常的低,那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技能比较低,依赖性就会比较强,就是对于监护人的要求就比较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欠缺的,0-2岁基本还不能表达所需,基本靠看护人猜想,以及对幼儿了解。3-6岁呢,能表达一些,但是未必能表达的精准,以及他们极具想象力的大脑。表达出来的也未必就是真实的事件。这对于交流就存在一定的障碍和问题。情绪也相对的不稳定。
研究主体可以说是极具有变化性,我们研究也就很有意思了。研究这个阶段对后期的影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单一物体来说相对的纯粹,人的变化性就很有意思。我们对于学前教育如果能做的更好的研究,是让他根据自然规律自由生长还是说提前进入类似于小学那种基本知识的学习,是存在一定的争议的。这也是群体特殊性直接导致的。现在很多报告就会提倡顺应自然规律让孩子自由发展,不要禁锢孩子的想象力,不然长大也很难有创造力。
我认为学前教育应该以教会孩子生活技能为主,教会观察世界的眼睛,关于那些背诵的,刻板的一些教育不妨放到晚一点再说。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758604.html
上一篇:百度私信在什么位置
下一篇:无醇水性燃料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