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更有文采、更生动优雅的十三种方法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5-18用词要准确、贴切、富于变化,增强语言的表达之美。
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有两句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就是由眼看、刀边改为忍看和刀丛的。这虽是两字之改,却使全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再如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2/13多用四字格,两两相对,形成语言匀称和谐之美。
如一考生作文:我们既需要装束美丽的黄鹂,也需要好高骛远的苍鹰。既需要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也需要昂首疾弛的千里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创旷世伟业。
其中词语的成对至用,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整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3/13用词要简练,精当,做到文约而事丰。
如《药》中,说刽子手的眼光像刀一样刺得......,说康大叔进茶馆时只是嚷等字用得极其精当,丰富的内涵包含在一两个字之中了.真可谓做到了文约而事丰。
4/13运用叠词,加强语意,表现语言节奏之美。
如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5/13造句要短,加强语言的概括力。
短句结构简单,不易出现病句,概括力强,表达意思明确,读起来琅琅上口,使人容易记住,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开头只用四个短句领起,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十六字一下就写出了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气势,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又如《纳谏与止谤》一文短句也多。
6/13用语适当含蓄,给读者以意蕴深长,耐人寻味的感觉。
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结尾就很含蓄。作者说: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极端黑暗。本文中还有许多含蓄的句子。如:也正长,路正长等等。总之,这样含蓄的语句,能给读者极其丰富的想象余地。真可谓言尽而意无穷。
7/13适当运用文言词语,形成一种庄重典雅之美。
8/13适当运用口语,俗中见奇,使语言呈现出淳朴之美。
9/13巧用幽默风趣语句,给文章增添几分活泼而又含蓄之美。
如中国有了不起的吃文化:吃蛇、吃猫、吃鼠,也吃河豚,这总还与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关。但也有吃黄牌吃官司吃一刀吃不消碰上就倒霉;秀色可餐,人美、景美,赏心悦目,以餐代之,清丽可人,要是译成外语,岂不吓坏了我们的少男少女?
10/13引用名言佳句,增强文章的理性升华之美。
写作中如能对名言佳句信手拈来,贴切运用,将会收到以少胜多,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同时显出作者知识涉猎的广泛。
11/13综合运用整句与散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之美。
如一考生作文《感情与认知》: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一阵凉风袭来,顿觉凉爽许多。感情正如这丝丝凉风,为我们平添些许凉意。但这风中也会有点点尘土,虽然一般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的麻烦,但一旦进入我们眼中,就会使我们痛痒难耐,流泪不止。
将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结合运用,常会给人一种气势贯通,挥洒自如,错落有致,节奏铿锵的感受。
课文《阿房宫赋》中,尤为如此。
12/13综合利用多种修辞句式,增强文章整体之美。
(一)、排比句。给人一种一泻千里的气势之美。
(二)、对偶句。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整齐之美。
(三)、比喻句。给人一种形象生动的真切之美。
(四)、设问句。给人一种回旋思考之美。
(五)、反问句。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铿锵之美。
(六)、比拟句。反复、夸张等等
13/13注意句式的变换,形成一种新奇夺目之美。
句式有多种多样,可不少同学惯用陈述句表达,使文章显得呆板,没有生气,乏味、单调。如果作文时,一会儿陈述句,一会儿疑问句,一会儿祈使句,一会儿感叹句,就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必要时也可用倒装句等使文章出现一种新奇夺目之美。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79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