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二时辰分别是什么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5-23【导读】:
1、【子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7、【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10、【酉时】: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11、【戌时】: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
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
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夜睡觉的特征。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839674.html
上一篇:动卡空间app怎么关闭小额免密功能
下一篇:建行生活怎么注销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