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如何提高鱼苗下池后的成活率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6-19
    【导读】:
    鱼苗从购买过来到放入池塘这一段时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为运输其会导致鱼苗比价虚弱,下塘的时候转换环境有可能让鱼苗不适应。一些鱼户在这方面吃过不少亏,搞的每次买鱼苗都要多买很多才能保证自己想要的养殖数量,那么该怎么提高鱼苗下池后的成活率呢?方法/步骤1/4分步阅读

    1、池塘消毒

    初期鱼苗的各方面能力都很差,人工提高其体质的方法有限,那我们能做的就是为鱼苗打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来互补,提高其成活率。消毒则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一般都是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每个角落都要均匀地洒到位,沉浸一段时间后将水放出,再二次冲洗,然后闲置约一周左右。池塘消毒的时候对于池底的淤泥和周围一些较大的杂物都要清楚掉。

    2/4

    2、控制水温

    水温对于鱼苗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导致鱼苗批量出问题。一般来水鱼苗下池子的水温在20-22℃左右即可,且在放入在下池之前养殖池的水温和池塘的水温最好比较接近,上下温差一般不超过2℃。也就是说下池前的水温是21℃的话,那么水池的水温最好在19-23℃左右,不然那容易出现应激反应,也就是鱼苗不适应温度而出现死苗的情况。

    3/4

    3、病害预防

    鱼苗下池后要做好寄生虫的预防和气泡病的出现,这是下池后最容易碰到的两种情况。寄生虫有车轮虫、指环虫等,这个用对应的药剂治疗即可,一般消毒做到位的出现几率会小很多。而气泡病的话引发的因素较多,比如水中溶氧较多,鱼苗会增加气泡病发病几率,而氨氮之类的元素偏高的话,尾巴位置也有可能会引发气泡病。降氨灵之类的药物对于这个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4/4

    4、养水分塘

    鱼苗下水前要先试水,看看目前的水质是否合适养殖,等确认可以后再全部下池。此时的鱼苗可以考水中是的浮游生物之类的生存,所以下池之前最好可以先养水,让水里面的微生物更多一点,让鱼苗有更好的食物。其次下池后不是说立马就鱼苗整个池塘放养了,这样会害死很多鱼苗的。一般下池后需要让在笼子里面生活一段时间,一是让其适应以后池塘的生活,另一个就是育肥,然后分塘,大一点的鱼苗生存能力还是要强一点的,一般在3-5厘米左右时就可以分塘了。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908501.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5 12:09:10  耗时:0.026
    0.0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