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行贿罪怎么取证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7-04
    【导读】:

    1、搜集基础性证据。搜集受贿人利用职务之便为行贿人谋取利益的证据。这是证明受贿犯罪的前提条件。

    一是要注意查清受贿主体是否具有谋取行贿人所要利益的职权,查清受贿主体依法享有的职权及职权和地位所形成便利条件的范围。

    实践中,有的承办人忽视这一问题,受贿人职权范围模糊,最后由于不能确定受贿人是否具有为行贿人谋取利益的职便而无法受案;

    二是行贿人所要谋取的利益是什么。这一问题不查清查实,容易成为受贿人辩解的借口,受贿人可以借此辩解行贿人没有利益要求,或自己没有也不能为行贿人谋求利益,所取得财物是因送礼、亲友赠予等纯粹民事法律行为而取得;

    三是受贿人是否利用职便为行贿人谋取了利益。虽然利益的实现与否不影响罪名的成立,但行贿人的利益已通过受贿人的职便得到实现的证据,是揭露受贿实质的最有力的武器。

    2、收集受贿人收受了行贿人贿赂的证据。这是证实受贿犯罪的基础条件。

    一方面,要收集证据证明受贿人收受的是行贿的贿赂而不是其他人的财物,以亲友合法收入为借口的受贿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这一环节做文章,把贿赂化为亲友的合法收入,财物的取得表面上看来与行贿人毫无关系。

    另一方面,收集证据证明受贿人主观上、客观上已将财物占为已有,而不是暂时持有这些财物,以借贷和转交第三人为借口的受贿犯罪,受贿人并不否认从行贿人手中拿到钱物,但辩解不是要收归已有,而是以后要归还或只是受托帮人转交,自己并不想受贿。

    3、收集受贿人制造假象的证据,撕破合法伪装,揭示其受贿主观故意。

    受贿犯罪分子制造合法取得财物的假象进行反侦查活动,不论行为有多么隐蔽,在客观上总会留下各种痕迹,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用做伪装的合法行为的不正常现象;

    二是受贿人制造假象,进行串供伪证的事实,这些证据的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分子进行反侦查活动的事实以及所谓合法取得财物的虚假性,通过否定财物的合法取得,反面论证受贿犯罪的客观真实。

    4、同步收集证据、摧毁君子协议,深挖窝案串案。这是因为:

    第一同步取证可以切断窝案串案犯罪嫌疑入之间的联系,争取时间,避免串供,取得突破案件的主动权;

    第二如果出现口供不一致,可以针对情况迅速调整取证策略;第三虽然行受贿双方信誓旦旦,但案发后,双方都猜疑对方能否遵守君子协议,这时只要适时抓住双方的矛盾心理,就能击溃同盟防线。

    扩展资料:

    行贿罪需要的证据:

    1、行贿知情人的证言,行贿知情人的证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知情人与行贿人、受贿人的关系;

    行贿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金钱、财物的数量;行贿人行贿的原因,即谋取不正当利益或给予回扣、手续费的经济往来的情况。

    2、受贿知情人的证言,受贿知情人的证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知情人与受贿人、行贿人的关系;

    受贿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金钱、财物的数量;受贿人为行贿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事实,或收受回扣、手续费的经济往来的情况。

    物证

    物证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起获的贿赂赃款、赃物;

    2、犯罪嫌疑人用受贿钱款购买的物品。

    书证

    书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证明犯罪嫌疑人主体的身份证、户籍证明等;

    2、证明犯罪嫌疑人行贿前支取钱款的银行存折、支取凭单;

    3、犯罪嫌疑人行贿前后所作的笔记、日记、日历、台历记录;

    4、犯罪嫌疑人购买贿赂物品的发票;

    5、受贿人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证明、单位职务、职权证明;

    6、利用职务便利为行贿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批示、文件;

    7、支出回扣、手续费的经济往来的合同书,履行合同的有关书面材料;

    8、受贿人收取贿赂的笔记、日记记录,银行存款的存折等。

    鉴定结论

    对能够证明行贿人、受贿人行受贿行为的签字笔迹,应当作刑事科学技术鉴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贿罪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929043.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6 07:20:59  耗时:0.025
    0.02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