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如何做文献综述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7-04
    【导读】:
    如何做的开始,要知道何为。那么什么是文献综述呢? 文献综述就是根据已有发表的文献信息综合论述自己的观点。所谓“综”即为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而“诉”即为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那该如何做文献综述呢?听我慢慢道来。。。方法/步骤1/6分步阅读

    文献信息的采集

    两个方面的信息:

    1. 广泛、全面、相关的原始文献

    2.权威的综述文献

    也有两种方法:

    1.文献信息检索

    2.阅读与筛选

    2/6

    确定文献综述的类型

    ① 简介型综述

    按内容特点介绍原文献所论述的事实、数据、论点等,一般不加评述。 适用于学术、技术问题的概要介绍,尤其适用于某些刚发现但尚无定论的 问题。

    ② 动态型综述

    对某一领域/专题的发展动态,按照其自身的发展阶段,由远及近地介 绍其主要进展,包括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③ 成就型综述

    按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地进行叙述。适用于介绍新方法、新技术、新论点 和新成就。

    ④ 争鸣型综述

    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学术观点上存在的分歧,进行分类归纳和综合, 按不同见解分别叙述。叙述中可表述作者倾向性的意见。

    ⑤ 评论型综述(述评)

    根据某一技术成就或研究成果以及现在的水平和问题进行对比分析,作 出评价,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这类文章的撰写要 求较高,具有权威性。往往能对所讨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3/6

    明确结构和格式要求

    结构

    ①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同一般科技论文)

    ②正文(text)

    –前言(preface)

    点题(篇幅:300字左右)

    说明写作目的和意义,介绍有关概念、定义及综述的范围,说 明资料来源,扼要说明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 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等,使读者对正文主体有一个初步 印象。如果属于争鸣型综述,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main body)(篇幅:5千字)

    综述的核心部分。内容包括:

    – 研究意义

    – 概念、定义、理论基础

    – 起源、背景、现状、问题

    – 研究方案、技术、结论及相关问题的比较和分析

    – 发展趋势

    – 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 应用前景预测

    –结语(epilogue)

    对全文进行总结式概括,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强调著者最 希望读者 了解、接受的内容述评型综述,结语中更多的是建议

    开题报告前文献综述,在这里清楚阐述研究计划

    ③附录(appendix)

    列出参考文献

    4/6

    拟定主体大纲

    ①明确写法(纵式、横式、纵横结合式)

    -纵式(历史发展纵观)

    适用于动态型综述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或专题自身发展顺序,对 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 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

    -横式(国际国内横览)

    适用于成就型、争鸣型综述对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派观点、各 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

    -纵横结合式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 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 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多用此写法

    ②层次分明、合理组织

    将准备综述的主要内容,以简要的形式列出主要标题和小标题,在相 应的标题下列出拟叙述和讨论的问题及准备应用什么文献,使文章大体有 一个轮廓

    5/6

    写作

    根据上述步骤的基本轮廓,填充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

    6/6

    修改

    一片好的文章要进行多次的修改,才能提炼出更多的精华,摒弃掉更多的糟粕。

    注意事项

    文献信息来源可靠、全面、丰富

    尽可能收集原始文献与权威人士的综述

    结构合理、清晰,文法准确、用词严谨

    忌简单罗列、重复

    要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别人的成果

    不能将写作者个人观点取代原作者观点,让读者易 于识别写作者的看法和原作者的观点

    忌不阅读原始文献的间接引用

    短期内写成初稿,多次反复修改

    文献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929588.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6 06:28:17  耗时:0.025
    0.02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