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同情》这篇散文是谁同情准?为什么同情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7-14
    【导读】:

    孩子在同情一只狗和一只鹦鹉。因为狗不能随意自由的吃盘子里的食物,鹦鹉不能自由地飞翔。

    文中的“同情”,既是诗人童年记忆的唤醒,也是他受到印度文化传统中“众生平等”思想浸润的结果,这与儒家“民胞物与”和道家“万物齐一”的观点多么相似,可惜现代人已经忘记这些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中那个天真无邪、对弱小生物富有同情心的小孩子,永远是我们的老师,因为,得爱于万物并施之于万物,方体现爱的博大与深沉。

    扩展资料

    《同情》主要内容:

    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把自己想象为一只把嘴伸到妈妈碗里讨饭吃的小狗,一只被妈妈用链子紧紧锁住的鹦鹉,与妈妈对话,问她是否还会像疼爱自己一样疼爱它们。在得到令自己失望的回答后,便“威胁”妈妈,自己要挣脱她的怀抱,从今以后再不吃她喂的饭,再也不待在她的身边了。

    诗人借孩子的口,还能给予它起码的同情吗,作者以孩子的口吻,推及到爱其他的孩子。在这令人神往的景象的描绘之中,撒向身边的一草,来委婉地希望母亲可以善待小动物,这恐慌来自孩子天性中不曾泯灭的平等观念——这正是人类在童年期才具有的童心火花,也爱动物。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955528.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7 06:16:23  耗时:0.024
    0.02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