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Excel做账——第六节 增值税申报表设置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8-01第一步,附表一的设置。
附表一的全名叫“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副标题是“本期销售情况明细”。下图一给出了一个企业最新申报的附表一表样(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下表隐藏了纳税人名称),从图中可以看出,表中内容非常多,但填列的数据很少。其实这些不多的数据还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我们不需要进行任何数据的录入,只是进行审查核对。用Excel做账时,附表一仍然需要做出来,以便审查核对账账、账表是否相符。
当然,用Excel做账时,附表一的设置可以简单一些,只把每月必报的数据项目填列出来,以后偶尔涉及到必报数据之外的项目时再进行项目添加。
在单元格G1到L9区域中设置附表一(如下图二),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1、设置附表一标题及项目名称。
(1)先在G1单元格中输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1月)”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G1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一直向右拖动到单元格L1,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见下图三),选定的6个单元格合并成了一个,录入的文字也自动居中了。
(2)按照与(1)相同的方法,在G2单元格中输入“(本期销售情况明细)”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G2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一直向右拖动到单元格L2,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3)在G3单元格中输入“项目”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G3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向下拖动到单元格G4,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4)按照与(3)相同的方法,在H3单元格中输入“行次”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H3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向下拖动到单元格H4,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5)按照与(1)相同的方法,在I3单元格中输入“应税货物”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I3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一直向右拖动到单元格L3,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6)在I4单元格输入“份数”,在J4单元格输入“销售额”,在K4单元格输入“销项税额”,在L4单元格输入“合计”。
(7)在G5单元格输入“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因为这个项目名称太长,要进行单元格内文字的自动换行设置。设置方法是:输入完毕按回车键确认后,右键点击单元格G5,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见下图四),在弹出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选择第二个选项卡“对齐”,然后左键点击下面的“自动换行”选项(见下图五),最后按最下方的“确定”按钮,或直接按回车键。
(8)在G6单元格输入“开据其他发票”,在G7单元格输入“纳税检查调整”,G8单元格空出,为偶尔需要添加申报的项目留出位置,在G9单元格输入“合计”。
2、公式设置。
本表的数据一般是根据本月开票数据直接输入进去的,只有合计数是自动产生的。设置公式如下:
(1)在L5单元格输入公式:
=J5+K5
输入完毕按回车键。
(2)在第9行(合计行)里,对各合计数进行设置。先在J9单元格输入公式:
=SUM(J5:J8)
输入完毕按回车键。
然后把鼠标移到J9单元格的右下角,待光标变成黑“十”字(填充柄)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松,向右一直拖动到L9,在拖动过程中,黑“十”字一直跟随光标向右移动。系统自动为K9单元格和L9单元格填充公式,K9中的公式是:
=SUM(K5:K8)
L9中的公式是:
=SUM(L5:L8)
表格设置好后不要忘记保存,可以直接按组合键Ctrl+S保存,也可以选择菜单“文件”--“保存”进行保存。随时保存文件,是一个能避免断电丢失文件的好习惯。





第二步,附表二的设置。
附表二的全名叫“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副标题是“本期进项税额明细”。下图一给出了一个企业最新申报的附表二表样,与附表一类似,从图中可以看出,表中内容非常多,但填列的数据很少。其实这些不多的数据也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我们不需要进行任何数据的录入,只是进行审查核对。用Excel做账时,附表二也需要做出来,以便审查核对账账、账表是否相符。
同样的,用Excel做账时,附表二的设置可以简单一些,只把每月必报的数据项目填列出来,以后偶尔涉及到必报数据之外的项目时再进行项目添加。
在单元格G11到L21区域中设置附表二(如下图二),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1、设置附表二标题及项目名称。
(1)先在G11单元格中输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1月)”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G11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一直向右拖动到单元格L11,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2)按照与(1)相同的方法,在G12单元格中输入“(本期进项税额明细)”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G12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一直向右拖动到单元格L12,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3)在G13单元格中输入“项目”,在I13单元格输入“份数”,在J13单元格输入“金额”,在K13单元格输入“税额”,在L13单元格输入“合计”。
(4)在G14单元格输入“(一)认证相符的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因为这个项目名称太长,要进行单元格内文字的自动换行设置。设置方法是:输入完毕按回车键确认后,右键点击单元格G14,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在弹出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选择第二个选项卡“对齐”,然后左键点击下面的“自动换行”选项,最后按最下方的“确定”按钮,或直接按回车键。
(5)在G15单元格输入“其中:本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并设置自动换行;在G16单元格输入“前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并设置自动换行;G17至G20单元格空出,为偶尔需要添加申报的项目留出位置;在G21单元格输入“合计”。
2、公式设置。
本表的数据一般是根据本月开票数据直接输入进去的,只有合计数是自动产生的。设置公式如下:
(1)在L15单元格输入公式:
=J15+K15
输入完毕按回车键。
(2)在第21行(合计行)里,对各合计数进行设置。先在J21单元格输入公式:
=SUM(J14:J20)
输入完毕按回车键。
然后把鼠标移到J21单元格的右下角,待光标变成黑“十”字(填充柄)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松,向右一直拖动到L21,在拖动过程中,黑“十”字一直跟随光标向右移动。系统自动为K21单元格和L21单元格填充公式,K21中的公式是:
=SUM(K14:K20)
L21中的公式是:
=SUM(L14:L20)


第三步,主表标题及项目名称的设置。
主表的全名叫“增 值 税 纳 税 申 报 表”,副标题是“(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图一给出了一个企业最新申报的主表表样。每月的申报数据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我们不需要进行任何数据的录入,只是进行审查核对。用Excel做账时,主表也需要做出来,以便审查核对账账、账表是否相符。
同样的,用Excel做账时,主表的设置不必过于复杂,只要满足本企业申报要求即可。
在单元格A1到E26区域中设置主表(如下图二),具体设置步骤如下:
(1)先在A1单元格中输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1月)”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A1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一直向右拖动到单元格E1,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2)在A2单元格中输入“项目”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A2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向下向右拖动到单元格B3,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3)在C2单元格中输入“栏次”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C2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向下拖动到单元格C3,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4)在D2单元格中输入“一般货物及劳务”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D2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一直向右拖动到单元格E2,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5)在D3单元格中输入“本月数”并按回车键。
(6)在E3单元格中输入“本年累计”并按回车键。
上面是对标题的文字录入和格式设置,下面介绍项目的录入和设置。
(7)在A4单元格输入“销售额”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A4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一直向下拖动到单元格A7,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当A列宽度缩小时,我们可以看到“销售额”三个字超出了单元格边界,很不美观,因此需要进行自动换行的设置。
为了让大家尽快熟练运用这个设置,我愿再次把设置方法重申如下:输入完毕按回车键确认后,右键点击单元格B4,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在随后弹出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选择第二个选项卡“对齐”,然后左键点击下面的“自动换行”选项,最后按最下方的“确定”按钮,或直接按回车键(附图是“第一步附表一的设置”下面最后两个)。
(8)在B4单元格输入“(一)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并按回车键。因为这个项目名称太长,要进行单元格内文字的自动换行设置,设置方法请参考上述第(7)步。
(9)在B5单元格输入“其中:应税货物销售额”,并按回车。
(10)在B6单元格输入“ 应税劳务销售额”,并按回车。为了与B5单元格的其中项对齐,把鼠标移动到B6单元格,双击后单元格文字进入编辑状态,把光标移动到文字的最前面,连续按空格键(键盘中间最下方最长的那个键),使本单元格文字与B5单元格的其中项对齐。
(11)在B7单元格输入“ 纳税检查调整的销售额”,并按回车。要与B5、B6单元格的其中项对齐,设置的方法与上述设置B6单元格中文字的方法相同,就是在文字前加上适量的空格。
(12)在A8单元格输入“税款计算”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A8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一直向下拖动到单元格A17,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13)分别在单元格B8、B9、……、B17中输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进项税额转出”、“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应抵扣税额合计”、“实际抵扣税额”、“应纳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应纳税额合计”。每个单元格内容输完后,别忘了按回车键。
注意 :因为B12中“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这个项目名称太长,要进行单元格内文字的自动换行设置。设置方法请参考上述第(7)步。
(14)在A18单元格中输入“税额缴纳”并按回车键。然后把鼠标放在A4单元格,按住左键不松,一直向下拖动到单元格A26,最后按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为了美观,请仿照第(7)步的方法,对文字内容进行自动换行的设置。
(15)分别在单元格B18、B19、……、B26中输入“期初未缴税额”、“本期已缴税额”、“①分次预缴税额”、“②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预缴税款”、“③本期缴纳上期应纳税额”、“④本期缴纳欠缴税额”、“期末未缴税额”、“其中:欠缴税额”、“本期应补(退)税额”。每个单元格内容输完后,别忘了按回车键。
注意 :因为B21中“②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预缴税款”这个项目名称太长,要进行单元格内文字的自动换行设置。设置方法请参考上述第(7)步。
2、公式设置。
本表的数据一般是根据本月开票数据直接输入进去的,只有合计数是自动产生的。设置公式如下:
(1)在L15单元格输入公式:
=J15+K15
输入完毕按回车键。
(2)在第21行(合计行)里,对各合计数进行设置。先在J21单元格输入公式:
=SUM(J14:J20)
输入完毕按回车键。
然后把鼠标移到J21单元格的右下角,待光标变成黑“十”字(填充柄)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松,向右一直拖动到L21,在拖动过程中,黑“十”字一直跟随光标向右移动。系统自动为K21单元格和L21单元格填充公式,K21中的公式是:
=SUM(K14:K20)
L21中的公式是:
=SUM(L14:L20)


第四步,主表栏次及公式的设置。
1、栏次设置。
主表中的栏次按照正式申报的主表中栏次形式设置,因为设置栏次的目的在于,在正式申报时便于按栏次顺序审核查对,所以,正式申报表中的栏次是多少,我们就在此把栏次设置为多少。比如,正式申报时销项税额在第11栏次,我们就在此把销项税额对应的栏次(即单元格C8)处输入为“11”。
对于本企业用不到的项目,我们可以省略项目和它们的栏次输入。比如,对于非出口企业,第26行的“实收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退税额”项目用不到,我们就可以忽略该项,也不用输入“26”。
2、“本月数”列公式设置。
要实现主表自动生成的效果,就要预设计算公式。先讲“本月数”列各项目计算公式的设置,最后再讲“本年累计”列计算公式的设置。“本月数”列各项目具体设置步骤如下:
(1)“(一)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项目公式设置。它是下面三个其中项的合计数,因此要设置为下面三个其中项的和,在D4单元格内输入下列公式:
=D5+D6+D7
输入完按回车键确认。
有人可能要问,下面三个其中项的栏次不是“2”、“3”、“4”吗?怎么在公式中是5、6、7呀?
问得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我们解释一下。其实,各项目栏次是对项目名称的标识,便于填表人和读表人对各项目的对齐查看,起到的是标识作用。而单元格的行标(即公式中的5、6、7)是对单元格行次的指定。两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致。就象到电影院看电影,在一排1号坐着的人叫张三,在一排2号坐着的叫李四,在一排3号坐着的叫王五,在一排4号坐着的叫马六……这个例子中的三、四、五、六和排位号1、2、3、4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一个是标识名,一个是位次的指定。
(2)“其中:应税货物销售额”项目公式设置。这个数据是从附表一中引用过来的,不需要手工输入。
在D5单元格内输入下列公式:
=J5+J6
输入完按回车键确认。
(3)“应税劳务销售额”项目公式设置。这个数据也是从附表一中引用过来的,不需要手工输入。一般企业业务,或是应税货物,或是应税劳务,只有一部分企业两者兼有。
没有应税劳务的可以不设置本栏公式,有应税劳务而没有应税货物的可以按下列方法设置。
在D6单元格内输入下列公式:
=J5+J6
输入完按回车键确认。(下同)
(4)“纳税检查调整的销售额”项目公式设置。这个数据也是从附表一中引用过来的,不需要手工输入。
在D7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J7
(5)“销项税额”项目公式设置。这个数据是从附表一的合计中引用过来的。
在D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K9
(6)“进项税额”项目公式设置。这个数据是从附表二的合计中引用过来的。
在D9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K21
(7)“上期留抵税额”项目公式设置。它是从上月主表的“期末留抵税额”引用过来的。1月份的直接手工输入上年12月份的期末留抵税额,其他月份的由公式自动产生。比如2月份的,在D10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1月!D16
(8)“进项税额转出”项目设置。这个项目绝少发生,发生了就手工录入。
(9)”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项目设置。同第(8)步一样,这个项目也绝少发生,发生了应手工录入。
(10)”应抵扣税额合计“项目设置。这个项目是对进项税额的计算。在正式申报表中,该栏次是第17栏,在“栏次”中,给出了计算公式“17=12+13-14-15+16”,即应抵扣税额合计=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应退税额+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就补缴税额。
按照这个公式,因为很少有免、抵、退应退税额发生,所以在单元格D13中输入下列仅保留四项的公式,:
=D9+D10-D11+D12
(11)”实际抵扣税额“项目设置。这个项目设置有学问!企业的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很少相等,当进项税大于销项税额时,企业当月不得按进项税全额进行抵扣,只能按可以抵扣的数额进行抵扣,这个可以抵扣的数额就是销项税额。一句话,抵扣后应纳税款不能为负数!最小只能是0。如果是负数,就意味着税务部门要进行退税操作,这在纳税实务上是很麻烦的。
在正式申报表中,该栏次是第18栏,在“栏次”中,给出了计算公式“18(如1711,则为17,否则为11)”。
我们把上述计算公式转换为Excel的计算公式,在单元格D14中输入如下(如下图):
=IF(D13D8,D8,D13)
输入后没有忘记按回车键吧?
这是个条件函数,当”应抵扣税额合计“(D13单元格)大于”销项税额“(D8单元格)这个条件成立时,引用D8中的数值,否则,引用D13中的数值。一句话,两个数值中谁小引用谁。
(12)”应纳税额“项目设置。这个项目是”销项税额“与”实际抵扣税额
“的差额。在正式申报表中,该栏次是第19栏,在“栏次”中,给出了计算公式“19=11-18”。
我们把上述计算公式转换为Excel的计算公式,在单元格D15中输入如下:
=D8-D14
(13)”应纳税额“项目设置。这个项目是”应抵扣税额合计”与”实际抵扣税额“的差额。在正式申报表中,该栏次是第20栏,在“栏次”中,给出了计算公式“20=17-18”。
我们把上述计算公式转换为Excel的计算公式,在单元格D16中输入如下:
=D13-D14
(14)”应纳税额合计“项目设置。这个项目是”应抵扣税额合计”与”实际抵扣税额“的差额。在正式申报表中,该栏次是第24栏,在“栏次”中,给出了计算公式“24=19+21-23”,即应纳税额合计=应纳税额+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减征额。
我们把上述计算公式转换为Excel的计算公式,并省略了很少发生的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和应纳税额减征额这两个项目,在单元格D17中输入下列公式:
=D15
(15)”期初未缴税额“项目设置。这个项目是”应抵扣税额合计”与”实际抵扣税额“的差额。在正式申报表中,该栏次是第24栏,在“栏次”中,给出了计算公式“24=19+21-23”,即应纳税额合计=应纳税额+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减征额。
我们把上述计算公式转换为Excel的计算公式,并省略了很少发生的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和应纳税额减征额这两个项目,在单元格D17中输入下列公式:
=D15
(16)”期初未缴税额“项目设置。这个项目是上月本期应补(退)税额”的本月数。1月份,该栏数字是上年12月份本期应补(退)税额”的本月数,手工输入。其他月份,比如5月份,设置公式如下:
=4月!D26
(17)”本期已缴税额“项目设置。在正式申报表中,该栏次是第24栏,在“栏次”中,给出了计算公式“27=28+29+30+31”,即本期已缴税额=①分次预缴税额+②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预缴税额+③本期缴纳上期应纳税额+④本期缴纳欠缴税额。
我们把上述计算公式转换为Excel的计算公式,在单元格D19中输入下列公式:
=sum(D20:D23)
(18)”①分次预缴税额“项目设置。这个项目一般企业用得很少,偶尔用着再手工输入。
(19)”②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预缴税额“项目设置。这个项目一般企业用得也很少,偶尔用着再手工输入。
(20)”③本期缴纳上期应纳税额“项目设置。这个项目一般企业用得较多,其具体的设置分以下两种情况:1月份的,直接手工输入上年12月份的应纳税额;其他月份的由公式自动产生。比如2月份的,在D2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1月!D26
注意:公式并不需要月月都输入的,有巧妙的解决方法。至于巧妙方法的具体设置操作,留待以后详述,以免冲淡这里的主题。
(21)”④本期缴纳欠缴税额“项目设置。这个项目一般企业用得也很少,偶尔用着再手工输入。
(22)”期末未缴税额“项目设置。在正式申报表中,该栏次是第32栏,在“栏次”中,给出了计算公式“32=24+25+26-27”,即期末未缴税额=应纳税额合计+期初未缴税额(多缴为负数)+实收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退税额-本期已缴税额。
我们把上述计算公式转换为Excel的计算公式,并省略了一般企业不发生的实收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退税额项目,在单元格D24中输入下列公式:
=D17+D18-D19
(23)”其中:欠缴税额“项目设置。在正式申报表中,该栏次是第33栏,在“栏次”中,给出了计算公式“33=25+26-27”,即欠缴税额=期初未缴税额(多缴为负数)+实收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退税额-本期已缴税额。
我们把上述计算公式转换为Excel的计算公式,并省略了一般企业不发生的实收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退税额项目,在单元格D25中输入下列公式:
=D18-D19
(24)”本期应补(退)税额“项目设置。在正式申报表中,该栏次是第34栏,在“栏次”中,给出了计算公式“34=24-28-29”,即本期应补(退)税额=应纳税额合计-①分次预缴税额-②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预缴税额。
我们把上述计算公式转换为Excel的计算公式,在单元格D26中输入下列公式:
=D17-D20-D21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04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