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小浩_书法赏析《四大·大器晚成》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8-10方正,是书法在体势方面的风格之美,主要指其结体的外满、齐整、端方、正直。

相近的风格概念有:方满、方整、方严、方直、方峻、方硬、方重。

早在商代,人们对来自现实的方形、圆形,就有着亲切的知觉把握和热情的审美关注。

在先民的视域中,方、圆之形既是直观的、感性的,又是概括的、理性的。

商代曾有两只鼎,其中除分别铭以方形、圆形之外,既无图像又无文字,于是该器分别被命名为方鼎和圆鼎。

方鼎和圆鼎无独有偶地出现于青铜重器之中,反映了先民们对这两种基本的形的尊崇、喜爱、理解和把握。

作为两种基本的形,方与圆具有怎样的审美性质呢?《孙子·势篇》写到:”木石之性......方则止,圆则行。“张语注:”方正则止,圆斜则行,自然之势也。“这是从现实的木、石等自然物中得出的结论。

方、正之物,必然表现出一种静止之势;圆斜之物,必然表现出一种行动之势,这是军事哲学名著《孙子》对现实中方、圆之势的哲理性概括。

方、圆之势还紧密的联系着人们视知觉的心理,因此必须既联系客体,又特别的联系主体来理解。

阿恩海姆指出:”我们可以把观察者经验到的这些‘力’看做是活跃在大脑视觉中心的那些生理力的心理对应物,或者就是这些生理力本身。虽然这些力的作用是发生在大脑皮质中的生理现象,但它在心理上却仍然被体验为是被观察事物本身的性质。

作为基本的形,”圆“在人们的视知觉中产生转动之势;”方“在人们的视知觉中产生安静之感,这也是人们长期以来视知觉经验历史积淀的结果。

南朝文艺美学中,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说:”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

圆的形体,符合于圆规,所以它的体势是转动;方的形体,符合于画方的工具——矩,所以它的体势是安静,这也是把转动和安静看做是圆和方本身的性质了。

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中,方形除了静外,还和直、正、厚等联系在一起。

在空间上,方形正是由直线构成,具有端正的形状,静止的态势。

方所具有的这些渗透着文化哲学意味的内涵,不但体现在书艺创作的结体及用笔之中,而且广泛地积淀在书艺鉴赏品评之中。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099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