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学生打架怎么处理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9-01
    【导读】:
    中学生精力旺盛,人生经验不足,在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时往往非常冲动过于偏激,在校园里发生打架,甚至打群架的事件比较普遍。作为老师,如果能及时正确处理就会很快平息。否则,后果是相当严重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妥善处理呢?方法/步骤1/6分步阅读

    一 教师务必要了冷静,心态要平和。

    我们应该明白,同在屋檐下的一家人之间都难免有摩擦。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的未成年的中学生在日常相处时产生矛盾更是极其正常的现象。我们没有必要把中学生打架这样的事情当作洪水猛兽,没有必要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学生打架肯定是过于情绪化的表现。要是我们当老师的也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难免会暴跳如雷,不能正确处理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保持冷静是我们妥善处理学生打架事件的前提。

    2/6

    二 以教育为主,对当事人不疏远,不打击,不放弃。

    当前,我们处理中学生打架的事件时往往是以批评甚至谩骂为主,动不动就通知家长来学校。现在,某些学校领导还创造了所谓的“家庭教育”法:认为打架是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请家长把学生带回家一个星期进行家庭的教育。没有改变就继续在家里呆着,不能再来学校上课了。有个别主要领导还公开跟大家说:“学校没有办法教育你们了,让你们家长教育;家长也教育不了就让社会来教,让派出所来教、、、、、、”我们是不赞同这种处理方式的。显然,中学生是未成年人,正是接受学校教育的年龄,犯了点错误不足为怪。我们不应该疏远他们,也不要打击他们,更不能抛弃他们。

    3/6

    三 要找出学生打架的真正原因,分清责任。

    我们以往面对打架的学生总是各打五十大板。不分青红皂白,凡是参与打架的学生一律要接受批评和处罚。这样简单草率的处理是很不妥当的,因为打架的双方很难服气。不妨举个例子:张三闲着没事,拼命踢门,刚好门撞到李四的脸,于是李四一气之下出来给张三一脚、、、、、、像这样的情况,明显要先找肇事者张三啦。我们必须先让张三承认错误,并跟李四道歉。然后再找李四进行必要的教育。再比如:去年我校发生了多起女生因抢热水洗澡而打群架的事件,学校领导非常恼火,都一一严肃处理她们了,还把她们赶回家进行所谓的“家庭教育”。其实,说句良心话:学生之所以打架,学校本身也是有责任的。为什么不及时把水烧热?为什么没有提供足够的热水?为什么管理人员不尽责不及时处理等等。我们一味的责怪学生的确是有失公允的

    4/6

    四 以预防为主,老师要勇于担当保护学生的角色。

    中学生打架了我们当然要及时、妥善处理。但是,我们更应该防患于未然。在平时教育他们的时候,不能简单的冷冰冰的强调那些禁止的话。如“不能”“不许”“不可”等等。我们觉得,老师要主动承担起保护学生的责任,尽可能的减少打架事件。我们的做法是,在学生面前经常承诺:你们千万不要欺负别人,也不要说别人的坏话。在这个前提下,要是有人胆敢找上门来欺负你们,你们可以及时禀报我,我定会挺身而出、、、、、、当然,这么说有点跟开玩笑一样,不过,我们已经在学生心目中有了威望,打架事件发生的几率必然大大减少。

    5/6

    五 要秉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处理打架事件。

    我们老师往往喜欢把问题学生拉到办公室进行单独批评教育,失去了进行全体学生教育的良机。当然,单独教育是有必要的,但我们也应该借机警示其他同学。

    6/6

    六 注重平时的引导,教会中学生为人处世。

    我们粗略总结了一下,中学生打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说话没有分寸,出口伤人。其次是心胸狭窄,没有宽容心。再一个就是争胜好强,表现自己。明确了原因我们就有了对应的方法。于是,在班会课里,我们经常播放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的《社交礼仪》视频,教会中学生如何与人文明交往,教会他们如何谈吐等等。同理,个人的道德和修养方面也可以通过教育来让他们的逐渐提高。在学生的性格塑造方面,我们则更多的是以引导为主。我们必须让中学生明白:争胜好强没有错,但表现的方式不能是打架斗殴,而应该是其他,如:学习成绩优异,体育拔尖,乐于助人等等。

    注意事项

    要妥善处理中学生打架的事件,办法肯定很多。我们觉得,作为老师,我们务必要有耐心去处理,也必须要有恒心去教育,更应该要以人为本来对待中学生。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183565.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7 05:43:50  耗时:0.023
    0.0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