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Intel黑科技?英特尔535 系列SATA-3深度测评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11-23
    【导读】:
    市场进入蓝海之时,intel以高高在上的价格以及企业级ssd那惊人的性能而为人称道。尽管intel也有下探消费级产品的型号——例如之前的710、520、530等,但intel的高品质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工具/原料more英特尔535 系列SATA-3固体硬盘性能1/18分步阅读

    我们的测试机器为:

    Cpu:intel core i7 5930k

    主板:微星x99 sli-plus

    内存:ddr4 2666 4G*4

    显卡:影驰GTX980 GAMER

    硬盘:浦科特 M6G 128G

    电源:海盗船RM1000

    测试程序:

    ASSSD benchmark

    IO METER

    Crystal diskinfo

    Crystal diskmark

    2/18

    首先是空盘状态下的测试数据:

    3/18

    ASSSD中,空盘的数据下,读速度为456MB/s,写速度为约213MB/s,4kB小文件读写处于中等水平,但是读相对较慢,不过还是可以一看。到达时间给了我们第一个暗示,因为其数值并不是处于很高的水准。

    4/18

    IOPS最高为64队列深度下的51500IOPS左右,发生在写入操作上。并且读取不如写入。如果各位有印象的话,这个数据大家似乎应该是有印象吧。

    5/18

    我们来看一下压缩曲线,这个曲线给我们一个很强烈的提示。

    6/18

    读取曲线上,读曲线为比较平衡的约在460-480MB/s的形态,而写入曲线是从0压缩的200MB/s提升到100%压缩的约400MB/s,并且当中每1/8左右压缩率就会遭遇一次降速——我们对比一下其他SF2281中控固态硬盘的压缩曲线:

    7/18

    两者的形态非常接近,看来intel的这颗中控相当有可能是SF2281的贴牌。

    8/18

    我们再来看一下SMART中的信息:

    9/18

    SF的特征再次出现了,固态硬盘数据写入量,以及固态硬盘主控写入量(F1、F2、F9这三位就是)。由于SF特殊的压缩数据写入策略的存在,会有两个表示固态硬盘寿命的指标,且两者并不相同。至此,我们基本可以判定这颗中控的来历了。

    10/18

    CDI下的成绩基本和ASSSD是一致的。

    11/18

    我们后面将使用IOmeter来对intel 535进行测试,虽然我们已经知道这颗中控是SF2281修改而来,然而它的持续耗写的功力我们还是有待挖掘。

    首先是4kB在各个队列深度下的读取成绩:

    随着队列深度的增加,性能在逐渐提升。不过16深度以后,提升就不显著了。

    12/18

    持续读写测试的IOmeter设置如下:

    写入文件大小:4kB

    写入时间:4小时持续写入

    写入分区大小:约100GB,占据90%以上磁盘空间

    读写比例:66/33

    写入数据类型:100%全随机

    4小时过后的数据大致如下:

    13/18

    其变化相对来说很平稳,相当不明显。也许是intel重新写了中控的固件,和大部分中控会从最高约6000-7000下降到3500甚至更低有所不同,整个过程中,其变化值大约只从4800变化到4600左右,甚至可以说没有变化。Intel应该是在这个中控中加入了更多的企业级固态硬盘特性。

    14/18

    写4小时之后,主机数据填入量F1在17TB左右,已经相当于通常大约一年多的数据写入量了。此时我们认为固态硬盘已经进入了稳定态。

    在稳定态下,我们再对此硬盘进行一次asssd的测试:

    15/18

    读取性能并没有太大变化,而写入性能大幅度下降。

    16/18

    体现在iops上也是在读取上有大幅度的下降。

    17/18

    读写曲线的变化更为显著。

    当进入稳定态后,我们重新测试一下4KB中的读取。

    18/18

    从读取的曲线来看,稳定态对它几乎不产生影响。而之前的ASSSD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ASSSD当中,4kB的读取性能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4723-4668),而写入性能降得较快,体现出十足的企业级硬盘特性。但由于QD4之后的测试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我们暂时就不将QD4之后的分数计入。

    总结1/1

    优势:

    Intel的品牌号召力

    经过修改固件的SF中控,极强的几乎不衰减的读取性能

    相对合理的价格

    不足:

    比较弱的写入性能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222996.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7 19:37:31  耗时:0.020
    0.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