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的作用和功效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5-05-16【别名】
鳑魮树(本草纲目),铜钱树(浙江、江西),天台乌药、斑皮柴(浙江),白背树、鲫鱼姜、细叶樟、土木香(江西),白叶子树(广东),香叶子(浙江)

【成份】
已知乌药中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异喹啉生物碱及呋喃倍半萜及其内酯三大类。且随着产地的不同,其组分也产生变化。
根、叶、果皮及种子中均含有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组成大多为常见的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根中挥发油主要含有龙脑(borneol) 、柠檬烯(limonene) 、β-草烯(β- humulene)等。叶中挥发油主要含有罗勒烯(ocimene) 、月桂烯(myrcene) 、聚伞花素(cymene) 、莰烯(camphene) 、龙脑、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 、依兰烯(muurolene) 、β-榄香烯(elemene) 、β-草烯、β-蛇床烯(selinene) 、毕澄茄烯(cadinene) 等。
呋喃倍半萜及其内酯:这类成分是乌药中被研究得最多的成分,主要包括桉烷型(selinane type):香樟烯(lindestrene);乌药烷型(lindenane type):乌药烯(lindenene)、乌药醇(lindenenol)、乙酸乌药酯(lindenenyl acetate)、乌药酮(lindenenone)、乌药醚(linderoxide)、异乌药醚(isolinderoxide);吉马烷型(germacrane):neosericenyl acetate、乌药内酯(linderalactone)、新乌药内酯( neolinderalactone)、乌药醚内酯(linderane)、伪新乌药醚内酯(pseudoneolinderane);榄烷型(elemane type):异呋喃吉马烯(isofuranogermacrene)、异乌药内酯(isolinderalactone、表二氢异乌药内酯(epidihydroisolineralactone)

【功能主治】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①《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③王好古:理元气。④《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⑤《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⑥《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药用部位】
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

【宜忌】
气虚、内热者忌服。①《医学入门》:疏散宣通,甚于香附,不可多服。②《本草经疏》:病属气虚者忌之。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③《本经逢源》:不可见火。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25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