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装怎么做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1-21蜡染,中国古代三大传统手工印花技艺之一。
无色的布料表面经过蜡刀点绘,
再用靛蓝染色,
最终形成蓝白相间的美丽图案。
苗族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
《后汉书》有西南夷“知染彩纹绣”的记载,
说明至少在汉代,
西南少数民族就已掌握了染、织、绣的技能。
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幔”已很盛行,
到了明清时期,
黔中一带苗族蜡染衣料也多了起来。
2006年,“苗族蜡染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苗寨村里人的说法,
之前苗族没有蜡染,只有蓝靛染的布。
后来就有个苗族的两姐妹,
在树底下纳凉的时候,
恰好树上有个蜂窝,
滴了几滴蜂巢上的蜡在衣服上
回去洗衣服的时候发现,
沾了蜂蜡的地方洗掉后,
竟然有些美丽的白点,
于是姐妹俩就开始利用蜂蜡来做花纹,
后来这种方法在村里传开来,
于是就有了蜡染。

漂亮的蜡染布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其实蜡染是个慢工细活,
最是费时费功夫。
一块普通的茶几布,
一个人得要花一两个星期才能完成。
蓝靛草、棉花还有蜂蜜,
这些就是蜡染最重要的原材料,
都是自家生产的,纯天然无害。

蜡染最重要的一步当属画蜡。
得先用高温把蜜蜡溶化,
再用特制的蜡刀充作画笔,
按照之前铅笔画过的图案,
沾上蜜蜡一点一点地涂上去,
整个过程必须非常小心,
不能有一点差错,
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

蜡染之难,难在画花,
苗族妇女所画的花纹,
没有固定形态,就是两字:随心。
巨匠汇小伙伴在去丹寨的非遗探寻中,
遇见了蜡染代表性传承人王光花老师,
她说,“我们村里人没什么文化,
通常都是看到什么就做什么,
喜欢什么就画什么花纹,
一切元素都是来自平时的生活。”

国家级非遗“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王光花
王光花带着自豪地口吻告诉我们,
新制成的衣物,一开始会褪色,
但用盐、醋清洗一遍就行,
而且蜡染非常耐穿耐看,
穿得越久,洗得次数越多,
颜色反而越好看!
蜡染布料不仅仅用于制作服装,
其独特的图纹与其他生活用品的结合,
同样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灵感火花!

比如蜡染封面做成的笔记本,古朴素雅风格,独具民族气质。

苗族蜡染布,作为桌布、门帘都是别具一格又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

苗族蜡染灯罩,在卧室放一盏灯,点亮温暖静谧的夜晚。

风格浓郁的苗族蜡染画:琵琶女

清新素雅的苗族蜡染包包
苗族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告诉我们,
艺术来源于生活,
技艺来源于苦练。
愿如此美丽的蜡染技艺,
过去,现在和未来,
传承不息,永远美丽。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