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多菌灵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3-06
    【导读】:
    多菌灵可在作物体内传导,具有保护和作用,残效期长。能够应用于果树、蔬菜、花卉及大田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但很多用户在使用多菌灵的时候存在一定的误区,造成使用效果不佳。那么,多菌灵究竟改怎么使用呢?多菌灵使用方法有哪些呢?多菌灵的作用和用途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工具/原料more多菌灵方法/步骤1/3分步阅读

    多菌灵的作用及用途:

    多菌灵属苯并咪唑类,是一种低毒内吸性杀菌剂,由于它有明显的向顶输导性能,除叶部喷雾外,也多作拌种和浇土使用;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药剂经种子、根、叶吸收,可在作物体内传导,具有保护和作用,残效期长。

    2/3

    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中多种病原菌具有活性,但对卵菌、链格孢菌、长蠕孢菌和没有活性。能够应用于果树、蔬菜、花卉及大田农作物病害的防治,常见多菌灵有25%、50%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等。

    3/3

    多菌灵可防治病害有:梨黑星病、苹果褐斑病、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番茄早疫病、瓜类白粉病、甜菜褐斑病、瓜类枯萎病、棉花苗立枯病/炭疽病、花生黑斑病、茎腐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纹枯病、红薯黑斑病、月季褐斑病,君子兰叶斑病,兰花炭疽病、叶斑病均有防治效果。

    多菌灵使用方法1/11

    1、番茄早疫病、瓜类白粉病、甜菜褐斑病:从病害初发期开始,用5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雾防治1次,连喷3-5次,可防治。

    2/11

    2、黄瓜、西瓜等瓜类移栽定植前枯萎病防治: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1-1.5公斤,加细土25-30公斤拌匀,均匀地撒在定植沟或穴内,结瓜期再用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3/11

    3、棉花苗立枯病、炭疽病:用50%可湿性粉剂1公斤,对水10-20公斤,拌棉种100公斤,堆闷6小时后播种,或用50%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浸种24小时,晾干播种。

    4/11

    4、花生黑斑病、茎腐病:用50%可湿性粉剂0.5-1公斤,花生种100公斤,拌匀后播种。

    5/11

    5、小麦赤霉病:小麦抽穗盛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隔5-7天再喷1次。每次每亩喷药液75-100公斤。

    6/11

    6、水稻纹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在水稻分蘖末期和孕穗期各喷雾防治1次。

    7/11

    7、红薯黑斑病:移栽前,用50%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浸渍地瓜苗茎基部5分钟。

    8/11

    8、花卉使用方法:根据发病情况,用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可防治各种花卉的白粉病以及月季褐斑病,君子兰叶斑病,兰花炭疽病、叶斑病等。

    9/11

    9、梨黑星病:在梨树萌芽期和谢花后,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各喷雾1次,以后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10/11

    10、苹果褐斑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从苹果发病初期开始喷雾防治,7-10天后再喷1次。

    11/11

    11、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从葡萄展叶后到果实着色前,每隔10-15天用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

    目前市售多菌灵多为可湿性粉剂和胶悬剂。不管选用哪一种都不能选用复方多菌灵,因复方多菌灵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另外,要注意产品的有效期。以使用出厂期一年以内的为好。超过一年的应适当加大用量,完全失效的应禁止使用。

    多菌灵拌入培养料时,可先把药溶于足量的水里,再逐渐拌入料中,搅拌均匀,以免发生点片污染。控制多菌灵用量。如盲目加大用量,不但增加成本,而且会影响菌丝生长。同时多菌灵在子实体中积累量大,会造成食品污染。

    有些食用菌如木耳、滑菇、猴头等对多菌灵极其敏感,应避免使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多菌灵的使用一定要注意控制剂量,防止残留过量。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256003.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6 11:35:47  耗时:0.024
    0.02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