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表示国家繁荣富强的事例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3-06
    【导读】:

    1、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建成开通

    这座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三地的大桥10月24日正式通车,使得三地交通时间大大缩短,构成“1小时生活圈”。

    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大桥开通2个月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共验放旅客超过290万人次。其中,港澳居民出入境人数稳步增长,香港居民占比近30%,澳门居民数量也有大幅跃升。

    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这个超级工程拥有“六个最”: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它的通车,标志着中国的桥梁隧道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有评论指出,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

    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将为粤港澳三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供新机遇。

    2、19颗卫星——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

    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自此,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将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导航等基本服务。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北

    斗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北斗三号工程启动于2009年,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

    此前,2017年11月,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首次发射;2018年3月底,完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星座部署。

    据介绍,2020年底前,我国将建成由3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全球系统,具备全球服务能力。2035年前还将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据媒体报道,我国于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

    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全国提供服务;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3、2.9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有了新突破

    年底前这一周,10条高铁新线密集开通,新增高铁运营里程约2500公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2.9万公里。

    这10条新线分别是:京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新民至通辽高铁、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铁、济南至青岛高铁、青岛至盐城铁路、杭昌高铁杭州至黄山段、南平至龙岩铁路、怀化至衡阳铁路、铜仁至玉屏铁路、成都至雅安铁路等。

    新线的投入让部分城市间旅客列车运行时间进一步压缩。比如,哈尔滨至牡丹江间全程压缩3小时,通辽至沈阳间全程压缩2小时21分,北京南至青岛间全程压缩58分钟。

    今年开通的高铁新线中,广深高铁香港段格外引人注意。9月23日通车的这条新线,标志着香港特区正式加入国家高铁网络,步入高铁新时代。

    该线的通车,不仅令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成真,与之相连的武广、贵广、南广、厦深等高铁网络,也拓宽了香港与内地城市间的“4小时旅游圈”,给香港旅游带来重大商机。

    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总乘客量超过340万人次,平均每天乘客量超过5万人次。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

    4、1.2万列——中欧班列通达15个国家49个城市

    日前召开的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传出消息称,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2万列。仅2018年1月~11月,开行就达5611列,同比增长72%。

    全年开行数量有望突破6000列,提前两年实现了《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年开行5000列”目标。

    据悉,中欧班列双向运输日趋均衡,回程班列数量与去程班列的占比已达到71%,基本实现“去4回3”。开行范围不断扩大,国内开行城市56个,可通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

    运送货物也由开行初期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逐步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纸浆、家具、化工品等品类。

    业内人士认为,全国中欧班列发展建设逐步迈向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对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水平,释放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通道潜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悉,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规模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中欧班列初步实现重去重回。随着国际铁路合作机制的完善,中欧班列品牌效应还将不断扩大。

    5、140米——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试航成功

    6月12日,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完成首次试航。这标志着“天鲲号”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

    “天鲲号”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绞刀额定功率6600千瓦。

    它标志着我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实现了该船型关键技术的突破。与以往的挖泥船相比,“天鲲号”在技术上有许多创新之处。

    比如,它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统,有了这个“大脑”,便可实时显示疏浚三维土质、推算潮位等。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自动定位,开始挖泥作业。

    据悉,重型挖泥船属于高技术含量、资金密集型国家重要基础装备。过去,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自主设计建造的核心技术。

    只有实现重型挖泥船的自主设计建造,才能不受制于人,实现河道疏浚、航道开挖、海疆建设的独立自主。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数说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重大成就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267128.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5 20:18:01  耗时:0.030
    0.03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