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简述自我意识形成的三个标志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3-12
    【导读】: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

    自我意识中生理的自我,婴儿从出生以后第8个月开始,到3岁左右基本成熟。这一阶段的自我意识,是以躯体需要为基础的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的各种社会角色的知觉,包括对各种角色关系、角色地位、角色技能和角色体验的认知和评价。社会自我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证明社会自我在青少年晚期变得非常突出,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3、心理自我:

    包括个体对自己感知、记忆、思想、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认知和评价。其本身亦是一个多层次的独立系统。

    扩展资料

    有时候人们也将个体对某些与身体密切联系的衣着、打扮以及外部物质世界中与个体紧密联系并属于“我的”人和物(如家属和财产等)的意识和生理自我一起统称为物质自我。

    生理(物质)自我在情感体验上表现为自豪或自卑;在意向上表现为对身体健康、外表美的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或对自己所有物的维护。

    自我效能感、自尊、自卑自我效能是一种相信自己在某种情景下能够充分表现的信念,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例如对大学中的社会工作,有的同学对自己比较有信心,认为自己能够做得好,即使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也不打退堂鼓,而是想方设法坚持把工作做好。

    而有的同学则对自己没有太多的信心,一旦出现问题或困难,就认为是自己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不适合做这方面的事情,很轻易地就放弃了。按照班杜拉的观点,这两种同学在社会工作成果上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的差别造成的。很多时候,真正决定我们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就在于自我效能预期的程度。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332591.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5 18:09:06  耗时:0.028
    0.02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