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古道徒步攻略 露营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4-07唐、宋后,仙霞古道成为宽2米至3米的“七尺官道”,是跨越仙霞山脉而沟通钱塘江和闽江水系的陆路连接线。2011年,仙霞古道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道北起江山县城,途经清湖、石门、峡口、保安、廿八都诸地,翻越仙霞崇山峻岭,直至福建浦城县,全长120.5公里,江山境内达75公里。

仙霞古道开辟的历史,要追溯到唐朝末年。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率十万大军挥戈浙西,转战浙东,后又取道仙霞岭,劈山开道700里,直趋建州(现福建建瓯)。开山劈路后,旧时“岭水之山峭峻,车道不通”的仙霞山形势大变,成了“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浙之樊篱”。

仙霞古道关雄峡险,从仙霞关至枫岭关,道道险关扼守着这条从唐朝到近代浙、闽间唯一的商旅要道,为浙闽赣三省要冲,素有“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钱塘江水系和闽江水系曾分别是浙江和福建境内的交通命脉,而在沟通这两大水系的旱路中,距离最短、同时也是最重要之一的,就是跨越仙霞岭山脉的仙霞古道。仙霞古道虽然山路艰险,但相对于海运或其他山道而言,仍属较短且方便。

仙霞古道、雄关、胜景,沿途的江郎山、仙霞岭、枫岭和梨岭等,或因险峻,或因秀美,或因其为省界象征,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于此观山揽胜,赋下不少赞美仙霞的诗篇。张九龄、王安石、陆游、朱熹、杨万里、辛弃疾、徐霞客等等文豪纷纷慕名来游。在仙霞古道景区里,有一座50多米长的碑廊,其中陈列了26块诗碑,镌刻了历代文人名士途经仙霞古道时留下的20篇诗文。

以上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45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