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类型及等级关系是什么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4-08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要求,其中庑(wǔ)殿顶和歇山顶等级较高,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建筑;攒尖顶主要用于亭子、宝塔等圆顶或方顶的建筑;而悬山顶和硬山顶等级较低,主要用于普通百姓的民居。
庑殿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又称“五脊顶”,是宫殿最常用的结构,其屋顶四面形成四个斜坡,屋角和屋檐向上翘起,故也称四阿顶。
歇山顶也常用于高等级建筑中,由一根正脊和四根垂脊、四根戗脊组成,又称“九脊顶”。屋顶由四个倾斜的屋面和两侧的三角形小墙面(称为山花)组成。
相比之下,普通民居使用的屋顶样式就要简单得多。悬山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但是屋顶只有两个面,称为二坡,因房屋两侧的屋脊略悬伸出墙(山墙)外而得名。硬山顶同样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两个坡面组成,但是屋脊不伸出山墙。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历来重视屋顶装饰,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在绍兴坡塘狮子山出土的伎乐铜屋,其屋顶上就装饰着一只铜鸟。到了两汉时期,建筑的门阙和屋顶一般会装饰凤凰或朱雀。
晋代开始,又有了鸱(chī)尾的装饰,唐代,在宫殿的正脊两侧装饰鸱尾成为了定制。宋代屋顶的装饰种类已基本完备,特别是《营造法式》一书的出现,对于建筑的各种样式做了较为系统的规范。明清时期,等级制度更加严格,对于建筑的装饰要求也更加规范。”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上的装饰物主要有鸱尾、望兽、垂兽、脊兽、套兽、宝顶、走兽等几种,造型大多取自动物的特定部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建筑屋顶上的“五脊六兽”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47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