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如何学统计?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4-08在学习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建议大家按照以下四个模块进行学习:
一是数据分析思维的培养。二是数据间的几类关系情况。三是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四是数据研究的撰写等。

数据分析思维培养:
数据类型是一切研究的基石,也是数据研究思维的最基本且最关键的思维。确认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后,即完成数据清理后,可对数据类型进行区分,一切数据均可分为两种类型,包括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量:数字有比较意义,比如数字越大代表满意度越高,量表为典型定量数据
定类:数字无比较意义,比如性别,1代表男,2代表女

数据间的几类关系情况:
差异关系:通常是研究不同类别的差异性,提到了不同类别,那就涉及到定性数据,差异关系可以包括定性和定量数据的差异性,定性和定性数据的差异性。自然地也就对应到几类研究方法中。
相关关系:比如越如何越如何之类的关系。包括相关关系,还有影响关系等。X对于Y的影响关系情况如何等,此时影响关系又拆分出几种分析算法。
其它关系:比如数据的浓缩,聚类等
在进行数据研究时,首先需要想到的是“我想做什么?“,来回就只有三种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有着明显的区分性,对应确认关系情况,加上数据类型的判断,对应就会找出合理的数据研究方法。
4/5数据分析方法选择:
上面两部分分别讲述了数据类型和数据关系情况。接着需要落地,即研究方法的使用。第一步即选对研究方法,即数据类型的识别。
第二步即结合研究目的,常见的研究目的包括:数据基本描述、影响关系研究、差异关系研究及其它关系。下表格列出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的对应关系。





数据研究的撰写:
如果已经理解了数据类型,数据关系,并且选择了正确的数据研究方法。最终无非是把数据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进行汇总整理,然后写成有逻辑性的报告,并且在结论基础上对应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建议措施等。
关于数据报告的撰写,单独从数据分析角度上看,建议以实际需求出发,比如研究差异关系,那么首先得需要知道有没有差异,接着有了差异,具体差异情况如何。有了差异或者没有差异时,对应的建议措施应该如何。按照这样的思路,相信数据研究报告的撰写并非难事。
注意事项初学者推荐阅读spssau网站里免费的学习资料。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47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