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麦粒肿和针眼、斗鸡眼和内斜视,该如何区分和应对?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4-22
    【导读】:

    宝宝90%的信息都是由眼睛吸收的。但宝宝的眼睛又时常会出点小状况,缺乏经验的妈妈常常会把“针眼”(麦粒肿)等同于霰粒肿,把婴儿的斗鸡眼等同于内斜视。到底该怎么区分和治疗?

    麦粒肿(针眼)

    生了“针眼”的宝宝通常会闹,让妈妈看在眼里烦在心里。民间各种偏方煞是热闹,用针刺破脓包,躲在门后看针眼等。

    1.治疗麦粒肿

    麦粒肿是睑板腺的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抗生素滴眼液会加速痊愈,不需要手术。

    2.弄不清麦粒肿

    很多妈妈都不会分辨麦粒肿(针眼)与霰粒肿,只要是宝宝眼睑上长了小包块,一律当做“针眼”来治疗,以为等脓头破了自然就会好了。事实上,麦粒肿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如果宝宝得的是霰粒肿,一个月还不见好,一定要看眼科医生,做手术才能好哦。

    3.见识一下霰粒肿

    同是眼睛上的一个疙瘩,却不同名,也叫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开口处阻塞,看着难受其实不疼。

    ·不用抗生素,数周至数月自我吸收,一个月不减小反而增大,要看眼科医生,需要囊肿切开刮除手术。儿童需要全麻。

    ·热敷(一天四次,每次15分钟)和睑板腺按摩会加速油脂排出。

    ·孩子反复睑缘炎和霰粒肿,要考虑蠕形螨导致。

    斗鸡眼其实不斗也不斜

    许多小宝宝出生不久都显得有点“对眼”,尤其亚洲宝宝,就是正面看东西时眼球总在内眼角。那么我们先来揭秘让妈妈苦不堪言的斗鸡眼的真实面目。

    斗鸡眼在亚洲婴儿最常见,这是一种特殊的眼位表现,不是眼位异常。这是因为我们亚洲人在婴儿时期,内眼角会堆积上眼睑的褶皱,先天性的,也叫内眦赘皮,还跟鼻根太矮有关,捏起鼻根就可以发现眼位是正常的。

    原来造成斗鸡眼的视觉原凶是:内眦赘皮+塌鼻子

    斗鸡眼的两个亲密同胞

    ①下睑赘皮=倒睫+流泪

    先天性的下眼睑赘皮,是睑板前的轮匝肌和皮肤形成水平的皱褶,使得睫毛竖直,甚至向内推向角膜。磨擦角膜引起流泪。若无角膜感染,可以使用人工泪液眼膏来保护角膜,随着孩子面部发育,倒睫会缓解。若擦伤角膜,反复感染导致角膜瘢痕,需要手术。

    ②内斜视=出现弱视

    “斗鸡眼”也并非内斜视。内斜视是眼位异常,一只眼睛内斜更常见,双眼内斜视也有。

    4个月以上婴儿的内斜视,必须及时到眼科就诊,内斜视比外斜视发生更早,治疗也棘手。发生得越早,弱视越严重。

    婴幼儿斜视会导致弱视,阻碍孩子视力发育:健康孩子的两个眼睛视轴是平行的,光线都落在黄斑中心凹,大脑同时接受两个眼睛的视觉信息,融合在一起。当一只眼睛发生了斜视,不管内斜视还是外斜视,视轴不再平行,产生复视。大脑接收到混乱的视觉信息,为了平衡,就会抑制斜视眼睛的传入信号,斜视眼睛就看不清楚了,叫弱视。弱视在儿童时期得不到治疗的话,成年后即使戴眼镜,也看不清楚,无法矫正,影响生活。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567410.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6 11:48:25  耗时:0.027
    0.02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