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北京人到底有多讲究?北京人生活习俗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4-30
    【导读】:
    北京人,生在皇城根儿,成长在“天子脚下”,各种洗礼,各种侵染,可谓浑身上下都是讲究、规矩。这到了春节过大年,就更是如此了。工具/原料more北京人习俗方法/步骤1/30分步阅读

    串门儿不空手。朋友,发小,同事之间,在春节假期相互走动,会备好礼物,利用这喜庆节日联络感情。春节期间,少不了亲人相聚、好友相会,开怀畅饮、大快朵颐一番是少不了的,这时候北京人在餐桌上的讲究,就体现出必要性光泥倘了。

    2/30

    吃饭不能吧唧嘴。北京人认为,吃饭吧唧嘴,那吃相太难看,尤其是女孩子更不能那样。

    3/30

    吃鱼不能说“翻”。翻鱼和翻船同音。应该把鱼从头开始倒转一面,叫做“掉头”,安全回来的意思。

    4/30

    煮饺子,“看破不说破”。破了总归是不好的,要回避,过年期间煮饺子,“破”的字眼更要回避。

    5/30

    吃菜不许搅菜碟儿。在北京,围桌吃饭,夹菜时,在盘子里乱翻的人,铁定被数落,小孩子这么做,大人更是会当面“教育”。

    6/30

    吃饭时不许筷子竖插在碗里。这是过去祭奠死者时,到了坟圈子,才把筷子竖插在碗里,所以家里长辈最忌讳这个,吃饭的时候,谁这么干,纯粹是给别人添堵呢。

    7/30

    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盆。在北京人看来,有这种行为的人都是“丐帮”的,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盆,家长会告诫小孩说不要学叫花子。

    8/30

    盛饭不是要饭。过年了,有人来家里做客,客人吃完了一碗饭,你好心问客人,张嘴就来:“你要饭么?”估计人家听完后,放下碗筷就走人了。记住,在北京,遇到这种情况,要说:“您还添饭么?”

    9/30

    吃饭时不能端着碗满处跑。在北京,大家一起吃饭时,您不能端着碗满处跑,这行为也是“丐帮范儿”,也不能随便换座位,落座就是落座,换来换去的没礼貌。

    10/30

    长辈先动筷子。春节了一家人吃团圆饭,长辈不动筷子其他人不能动碗筷的!

    11/30

    吃饭时手扶碗。吃饭时,手要扶碗,不准一只手放在桌下!

    12/30

    夹菜只夹眼前的。夹菜吃只能吃跟前的,最好别夹别人跟前的。

    13/30

    喝汤不许吸溜。喝汤出声给人印象也不好,显得没教养。容嬷嬷在宫里也是这么教育小燕子的,都记得吧。

    14/30

    不给别人添麻烦。北京人有眼力见儿,家长打小就告诉姆们不给别人添麻烦,破事一堆的人,在北京最不招人待见。

    15/30

    不玩心眼儿。北京人办事、交往,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抖机灵,不玩心眼儿,不弄那鸡贼的事儿。说实话,都这个年代了,跟人耍心眼,玩鸡贼,谁看不出呀?

    16/30

    打听道儿要下车。打听道儿,不下车问路粒悦,老北京人一准儿说你,不懂的礼儿。还记得《老炮儿》里面,六爷架着鸟笼子,怎么教育那对儿小年轻的吧?

    17/30

    不许说瞎话儿。这是爹妈打小就教育姆们的,说瞎话害人害己,长大了到社会上再说瞎话,吃亏就在后面了。

    18/30

    不许斜眼看人。北京人认为斜眼看人,对人极不尊重,是看不起别人的表现。当然,如果天生“偏见”,那就另说了。

    19/30

    不许抖腿。抖腿给人的印象不好,有点吊儿郎当的样子。所谓“女抖骚,男抖穷”,这个毛病真不能有。

    20/30

    跟人说话时候嘴里别嚼东西。边嚼东西边跟别人说话,说话不清楚不说,还显得不尊重他人。

    21/30

    不许咋咋呼呼。打小长辈就教育姆们,在哪儿都不许咋咋呼呼的,显得自己特“能场醒耐梗”。

    22/30

    “酒满敬人,茶满欺客”。劝酒时要斟满,以示对对方的尊重。那歌怎么唱来着?“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但倒茶恰恰相反,绝不能满,满了就是欺客。

    23/30

    “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住”。过去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家里拜访或串门。一般是不留饭或住宿的,万一吃着半截儿或第二天一早穿不上鞋,这纵有千般巧嘴也说不清了。

    24/30

    必须尊老。长辈跟小辈说话时,小辈得乖乖听着,不许嘟囔,更不许还嘴。否则,吃大耳帖子是必须的了。

    25/30

    “您吃了吗?”。这是最有北京味儿的打招呼方式,其实并不是真的问吃没吃,而是反映出北京的礼数,何勇在红磡体育场演唱《钟鼓楼》,对着台下的香港观众用最地道的京腔问候,就是:“吃了么,您呐!”

    26/30

    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过年期间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27/30

    禁忌动刀子和剪子。说是“过年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

    28/30

    忌借钱。说是“春节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春节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

    29/30

    忌打家具(盘、碗等易碎物品)。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不过在当今社会,当孩子们由于不慎打碎了家具也不要紧,只要大人们赶快说上一句:“岁(碎)来(了)好,岁来好,岁岁平安”,也就化凶为吉了。

    30/30

    忌倒污水、垃圾、扫地。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说白了,这都是年前该干的事。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632257.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5 12:19:39  耗时:0.026
    0.02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