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清朝皇上吃的一道菜动过三次以上之后的几个月就不能再上桌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5-17吃菜从不夹第三块是清朝的传统,这种规定清朝开始的,并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因为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是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的。
一来怕有人在膳食上打主意,投毒谋害皇帝;二来也是不想传出宫后有人假借御膳之名,招摇撞骗。总之,皇帝的用膳总是让人捉摸不透的,不能让人轻易掌握规律。
因为清朝统治者属于少数民族,而且前朝很多皇帝都死于各种各样离奇的事件,有的就是吃饭中毒,因为害怕,就命了这条族规“吃菜不许过三匙”。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浪费菜品。
御膳房将饭菜做好了之后,都要先验毒。古代的毒大多比较简单,像砒霜一类的,很多都含有硫化物,一旦遇到银就会变黑,所以皇帝的饭菜中,都会插上小银牌,用来作为监测。
饭菜端上来之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要出场,那就是试吃太监。试吃太监就是个活动的人肉检测机,负责帮皇帝尝菜,确定没毒了之后,最后才会让皇帝动筷子吃。
侍膳的太监及宫内人员更不许随便谈论,随意谈论或泄露皇帝用膳情况的人,轻者杖责,重者砍头。如果没有皇帝的旨意,包括皇后在内,任何人都不能跟皇帝一起吃饭。
如果皇帝心情好或者想跟臣僚谈事情,可以恩赐其他人陪同一起进餐,能够沐浴到这种皇恩的幸运者也仅有皇后、妃嫔、皇子皇女以及个别宠臣而已。
扩展资料:
皇帝用膳时间
清皇室源起于东北满族,每天只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点至八点半进行,晚膳在十二点至下午两点进行。
夏秋两季则提早一个小时。两顿正餐之后,各加一顿小吃,时间不固定,如果皇帝临时想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上。
皇帝用膳术语
皇帝吃饭自有专门的术语。管饭叫“膳”,吃饭叫“用膳”或“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
到了吃饭的时候——并无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我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
这样,“传膳”的号令一路下去,直传进御膳房。几十名太监的“传膳”大队,直奔养心殿。
皇帝御膳餐具
皇帝的餐具也是有讲究的,以金银器为主,即使是陶瓷制品,也是上好的质地。
其中,金质碗、碟、盘等器皿最能显示皇家的气派,故而皇家都喜欢“金饭碗儿”。如果改用其他质地的器皿盛饭菜,会惹主子生气的。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78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