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如何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5-23
    【导读】:
    模拟电子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名电气专业、电子信息专业以及信号与系统专业等的大学生研究生都是必须要好好掌握的。只有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专业课学好才能,更好的学习后续的专业课。工具/原料more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步辅导和习题全解方法/步骤1/6分步阅读

    模拟电路部分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1:了解半导体的两种载流子,知道PN结的概念

    1.2:知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交流,直流等效电路。掌握管子的外特性

    1.3:知道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知道共射特性曲线。

    1.4:了解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及场效应管和晶体管的比较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 两种载流子 ----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2/6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2.1: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指标

    2.2:了解静态工作点设置的必要性,知道静态工作点的表达式

    *2.3:会画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了解图解法求解放大电路的思路,知道放大电路的两种失真,会用等效电路法分析共射放大电路。

    2.4:知道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原理

    2.5:知道晶体管方法电路的几种接法和他们各自的特点

    2.6: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会对简单的共源放大电路应用等效模型进行分析。

    2.7:知道复合管的组成,复合管的正确接法

    第二章 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一. 三极管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1.类型---分为NPN和PNP两种。 2.特点---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最低;发射区掺杂浓度很高,与基区接触面积较小;集电区掺杂浓度较高,与基区接触面积较大。

    二.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1. 三极管的三种基本组态 2. 三极管内各极电流的分配

    3. 共射电路的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同二极管。 输出特性曲线 (饱和管压降,用UCES表示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截止区---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4. 温度影响 温度升高,输入特性曲线向左移动。 温度升高ICBO、 ICEO 、 IC以及β均增加。

    三. 低频小信号等效模型(简化)

    四. 基本放大电路组成及其原则 1. VT、 VCC、 Rb、 Rc 、C1、C2的作用。 2.组成原则----能放大、不失真、能传输。

    五.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 直流通路与静态分析 *概念---直流电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开路。 *作用---确定静态工作点 *直流负载线---由VCC=ICRC+UCE 确定的直线。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 交流通路与动态分析 *概念---交流电流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短路,理想直流电压源视为短路。 *作用---分析信号被放大的过程。 *交流负载线--- 连接Q点和V CC’点 V CC’= UCEQ+ICQR L’的直线。

    3. 静态工作点与非线性失真

    (1)截止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低

    *失真现象---NPN管削顶,PNP管削底。 *消除方法---减小Rb,提高Q。

    (2) 饱和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高

    *失真现象---NPN管削底,PNP管削顶。 *消除方法---增大Rb、减小Rc、增大VCC 。

    六. 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1. 静态分析

    (1)静态工作点的近似估算

    (2)Q点在放大区的条件 欲使Q点不进入饱和区,应满足RB>βRc 。

    2.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 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

    总结:这两部分可以说是模拟电子的基础,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阻容耦合的放大电路和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计算。计算的基本原理就是微变等效电路。因此这部分也是必须要会的内容。在考试中也是占有一定比重分量的。对于基本放大电路究竟考晶体管还是场效应管,只能说晶体管可能性更大,但是不排除考场效应管的可能。复习时请尤其注意这一部分。

    3/6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3.1:知道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3.2:会进行耦合放大电路的分析

    *3.3:知道零点漂移现象以及抑制温漂的方法,知道长尾放大电路的特性,会计算单输出式长尾查分放大电路,知道长尾放大电路的改进形式,了解交越失真和消除方法

    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

    一. 级间耦合方式

    1. 阻容耦合----各级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能有效地传输交流信号;体积小,成本低。但不便于集成,低频特性差。

    2. 变压器耦合 ---各级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可以实现阻抗变换。体积大,成本高,无法采用集成工艺;不利于传输低频和高频信号。

    3. 直接耦合----低频特性好,便于集成。各级静态工作点不独立,互相有影响。存在“零点漂移”现象。

    零点漂移----当温度变化或电源电压改变时,静态工作点也随之变化,致使uo偏离初始值“零点”而作随机变动。 二. 单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中频段(fL≤f≤fH) 波特图---幅频曲线是20lgAusm=常数,相频曲线是φ=-180o。

    2.低频段(f ≤fL) ‘

    3.高频段(f ≥fH)

    4.完整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4/6

    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

    4.1:知道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

    4.2:知道基本电流源电路与改进型电流源电路

    *7.1:知道深度负反馈下集成运放的虚短,虚断特性,并会用这一特性计算一下电路:比例,加减,积分与微分电路(其他不要求)

    7.3:知道滤波电路原理和种类(2016给出了滤波电路让我们判断是高通、低通、带通等)

    *8.1:知道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能判断变压器振荡电路中引入正反馈的同名端,了解石英振荡电路的等效电路及振荡频率

    *8.2:会画各类比较器的电压输出波形

    8.3:了解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发生电路的基本原理

    总结:这三部分内容虽然占课本的篇幅很大,但是实际要考的内容不是很多,也不是很难。上面所列重点复习到位,这部分的分数应该很好拿到。

    5/6

    第五章:

    5.1:知道频率效应的概念,了解电压放大倍数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知道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的概念。

    5.2:了解晶体管π型等效电路

    *5.4:会计算(具体参看例题,波特图部分不要求)

    这一章只有一个要求计算的,但是不是总作为期末考试大题出现的,所以复习时可以不太注重此部分。

    第六章:

    6.1:会判断反馈的种类 6.2:知道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并会判断(很重要)

    6.3:知道反馈的框图表示

    *6.4:知道深度负反馈的实质,会计算其放大倍数

    6.5: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这一部分虽然较为困难,但是基本的考察只有两类,一个是判断反馈的基本组态,一个是深度负反馈的放大倍数的计算。

    一. 反馈概念的建立

    开环放大倍数---A

    闭环放大倍数---Af

    反馈深度---1+AF

    环路增益---AF

    1.当AF>0时,Af下降,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2.当AF=0时,表明反馈效果为零。

    3.当AF<0时,Af升高,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4.当AF=-1时 ,Af→∞ 。放大器处于 “ 自激振荡”状态。

    二.反馈的形式和判断 1. 反馈的范围----本级或级间。

    2. 反馈的性质----交流、直流或交直流。 直流通路中存在反馈则为直流反馈,交流通路中存 在反馈则为交流反馈,交、直流通路中都存在反馈 则为交、直流反馈。

    3. 反馈的取样----电压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压;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输出短路时反馈消失) 电流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流。具有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 (输出短路时反馈不消失)

    4. 反馈的方式-----并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流形式相叠加。Rs越大反馈效果越好。 反馈信号反馈到输入端 串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压的形式相叠加。 Rs越小反馈效果越好。 反馈信号反馈到非输入端

    5. 反馈极性-----瞬时极性法: (1)假定某输入信号在某瞬时的极性为正(用+表示),并设信号的频率在中频段。 (2)根据该极性,逐级推断出放大电路中各相关点的瞬时极性(升高用 + 表示,降低用 - 表示)。 (3)确定反馈信号的极性。 (4)根据Xi 与X f 的极性,确定净输入信号的大小。Xid 减小为负反馈;Xid 增大为正反馈。

    三. 反馈形式的描述方法 某反馈元件引入级间(本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电流)串联(并联)负反馈。

    四.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2.改变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3. 扩展频带 4. 减小非线性失真及抑制干扰和噪声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加1+AF倍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1+AF倍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1+AF倍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加1+AF倍

    五. 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 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 附加相移将负反馈转化为正反馈。 2.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若表示为幅值和相位的条件则为:

    6/6

    第九章:

    9.1:知道几种功率放大电路的构成

    9.2:知道OCL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计算

    考试中有功率放大电路的相关计算,但是并不是每次都会出现在大题里

    第十章:

    知道直流电源的各部分组成,几种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的特点或者相关计算。 出现在大题的部分中也较少,一旦出现,基本上是要求计算最后的稳压输出电压的。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832307.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5 10:52:18  耗时:0.023
    0.02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