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名曲《秦桑曲》曲谱解析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7-03风格特征
在音律上表现为徵调式七声音阶中的两个特性音(也称偏音)4与7的音高带有微差,4音略偏高(微升4 微升相当于四分之一半音),7音略偏低(接近于微升降7 微升相当于四分之一半音),而且根据旋律的进行,这两个音还具有游移性和不稳定性。它们的游移走向通常是4向3音的方向游移,7向6音的方向游移。这种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倾向,形成了乐曲独特的韵味。

曲式分析
该曲的创作手法简洁精炼,曲式结构严密紧凑,它继承和沿用了戏曲板腔体的各种板式转换,全曲有“苏板”(引子部分)1-8小节、“慢板”9-60小节、“紧板”(快板部分)61-115小节、“闪板”及“散板”等多种板式的变化。引子部分运用了多变的节奏转换,借以表现激越的思绪,犹如潮水拍打着心弦。渐渐地音乐由激动转为平静,慢板部分以委婉、柔和的音调,深情地倾诉了思念远方亲人的悲切心情,如泣如诉,扣人心弦。
在转到快板部分之前,运用了碗碗腔音乐中常见的七度音程大跳,作为承前启后的连接和感情由悲转激的纽带,使音乐急骤转化,情绪激昂,节奏变紧,使思念的急切情感进入高潮。乐曲的尾声与快板部分是一气呵成的,在节奏上比较自由,具有散板性质,但散而不松,激动的情绪给人以渴望急切之感。

演奏技巧
该曲左手的按音,滑音和颤音对情感的表达影响很大,所以第一要保持音高准确,用 力过大或过小都会产生明显的音高变化影响乐曲的整体表现 效果。二要掌握好颤音幅度,在右手摇指与左手颤音并用的 时候,左右手配合所产生的音要融为一体,使音乐更揪心, 更具冲击力,充分表现曲子的感情。
同时由弱到强的同音反复和着左手层层递增的颤音,将乐曲推向高潮,不但突出了乐曲的调式色彩,更强烈渲染了乐曲的悲剧色彩。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92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