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旅游攻略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7-20走进阳关遗址博物馆,这里最有意思的展品莫过于大约两千年前开始签发的阳关关照。作为当时中国最远的国门,阳关的关照就如现今的护照般存在。汉朝时,无论是西域人来汉,还是中原人出关西去,都需手持一本通关文牒,上书出关人名、时间、事项等内容,而最重要的便是在这通关文牒上,“阳关关照”四个大字的官印。而这也是“关照”二字最初的由来,有了“关照”不管西出还是东进,都畅通无阻。后来逐渐引申为如今的“请多多关照”,给照顾,行方便的意思。

再往景区里面走,是一座仿汉建筑,上书阳关都尉府五个大字。在此,不仅可以感受西汉时阳关的至关重要,更可以申请一份属于自己的阳关关照。汉武帝在设立河西四郡的同时,也设立了玉门关与阳关两座边境关城。

阳关设立于玉门关之后,因在其之南而得名“阳”。与此同时,还在此置龙勒县,阳关为都尉治所,在重兵把守的同时,也将这座边境关城很好的管理起来。也正是从那时起,不知有多少商贾、僧侣、使臣从此验证入关,又有多少如王维般的文人雅士在此感慨万千。而在这茫茫人海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从印度取经归来的玄奘,虽然他出关走的是玉门关,但回却是沿着天山南麓行至阳关,回到长安复命的。

许多人不理解,为何已经设立了玉门关,还要在不远处设立阳关。其实,这两个关城是丝绸之路南北两条线的起点。在古丝绸之路上,敦煌是一个岔路口,西出玉门,可抵轮台、库车(即安西),西出阳关,可达今天的若羌、和田,而这一南一北两条线所包围着的,就是一望无际的塔格拉玛干沙漠。

游览车载着我们行驶在“阳关大道”上。这条原本通往西域的大路上早已不见了骆驼商队的踪影。当年的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变成了如今的戈壁荒野,空无一人。

不远处的墩墩山烽燧离我们越来越近,曾经人声鼎沸的阳关早已被黄沙所淹没,只剩下这孤零零的烽燧矗立在戈壁之中。这也难怪当地人有这样的一句话:“阳关是个小土堆,玉门关是个大土堆”。眼前这座残破的烽燧,早已成为阳关两千多年历史的唯一见证。它经历了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盛,经历了宋元时期的战火纷争和流沙侵袭,也经历了明初迁民入嘉峪关后的四野荒芜。历史总是这么的无情,再鼎盛的辉煌都成为过往,但历史也是有情的,留下着阳关耳目,提醒着过往的人们,它曾经存在过。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97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