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鸨的生活习性怎么样?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5-05-15特征
大鸨抗寒,机警,不易接近,善于奔跑,不鸣叫,非迁徙飞行高度不超过200米。 全年大部分时间的集群活动,以形成同性别和同年龄的个人群体。

攻击方式
受惊时,头低,腰低,尾羽扇形,翅膀半张开,腕关节下垂,嘴巴发出“哈哈”的喘息声,目的是吓跑入侵者,使其远离入侵者。如果敌害十分强大,就立即起飞,使之难于接近。

食物范围
大鸨的食物很杂,主要吃植物嫩叶,嫩芽,嫩草,种子以及昆虫,蛆,青蛙等动物性食物,特别是象鼻虫,油菜籽金花虫,蝗虫等农田害虫,有时还在农田里吃散粮等。

觅食方式
大鸨觅食时,抬起头来,嘴尖朝下,眼睛盯着地面,不时地转动头,观察地面上的昆虫,其他小动物和植物种子。 吃草的时候,通常先用嘴咬草,缩颈,然后用力抬头,把草拔下来,吞下去。

文化内涵
鸨名来自这样一个传说:古代有一种鸟,它们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每一群的数目总是七十只,组成一个小家族,所以人们把它的数目聚在一起,在鸟的左边用“七十”字样,组成一只“鸨”。

分布范围
大鸨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摩洛哥北部、中东、阿富汗北部、中亚、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往东一直到俄罗斯东部,偶尔也见于印度和日本。

濒危因素
栖息地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使大鸨丧失适宜的栖息地。农业机械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直接威胁繁殖期的大鸨、鸨卵及幼鸨。人类各项生产活动干扰,间接影响鸨的繁殖。

在越冬地大鸨主要栖息在人烟稀少的麦田、荒草地、开阔的河漫滩、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湖滩周围和草洲一带。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125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