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高一政治 如何理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1-22
    【导读】:

    1、“生产生产着消费”。

    生产创造消费品,为消费活动提供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新的生产方式及其产品属性给予消费以新的规定性。“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

    生产创造消费者,“为对象生产主体”。“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其他产品也是如此。

    2、生产为消费提供物质对象,决定消费活动的消费方式,并且在消费者身上引起新的需要。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生产是真正的主动因素,是“实际的起点”,是“实现的起点”,因而是“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是“实现的起支配作用的要素”。

    3、而消费作为需要,作为生产的目标,是社会再生产系统的“一个内在因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认为萨伊定律是正确的。不应将生产与消费直接等同起来,因为生产者不仅创造消费资料,还创造生产资料。

    4、生产对消费品、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创造作用,要求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展,把供给创新看作实现和满足新需求模式的决定性力量。

    而生产的支配地位要求我们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决心以更大的努力推进经济结构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升级换代,推动我国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扩展资料:

    消费生产着生产:

    一方面,生产的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能实现它的使用价值,才能与自然物品区别开来,证明它是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作为商品只有转化为消费对象,才能不仅实现其使用价值,而且实现其价值。

    另一方面,消费还为生产创造出新的需要,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从而创造出“生产的动力”。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物质财富的现实的对象,消费为生产创造作为主观目的的观念的对象,即在生产中“作为决定目的的东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重温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思想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2668.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5 14:05:48  耗时:0.026
    0.02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