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草莓常见病虫害以及根治措施!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4-02
    【导读】:
    草莓最全病虫害以及防治办法!方法/步骤1/6分步阅读

    草莓炭疽病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果实。

    叶片受害的时候,初产生黑色纺锤形稍凹陷溃疡斑;匍匐茎和叶柄受害时,行成环形圈病斑,扩展后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发生严重时,全株驾英枯死。根茎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局部褐变;当浆果受害时,为近圆形褐色凹陷病斑,软腐状,后期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性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遮阳降温;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的防治药剂有抑霉唑,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溴菌·咪鲜胺。

    2/6

    草莓褐斑病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上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后扩大为中间灰褐色或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紫红色或棕红色,病健交界明显了。叶尖部分病斑常呈“V”字型扩展,有时呈“U”型病斑,组织枯死;严重时,病斑多互相愈合,叶片变褐枯死;后期病斑有不规则轮状排列的褐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①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苯甲嘧菌酯,异菌脲,或嘧菌酯。

    3/6

    草莓叶枯病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上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后扩大为中间灰褐色或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紫红色或棕红色,病健交界明显了。叶尖部分病斑常呈“V”字型扩展,有时呈“U”型病斑,组织枯死;严重时,病斑多互相愈合,叶片变褐枯死;后期病斑有不规则轮状排列的褐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①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苯甲嘧菌酯,异菌脲,或嘧菌酯。

    4/6

    草莓丝核菌芽枯病酱码泉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蕾、新芽、托叶和叶柄基部,引起苗期立枯,成株期引起叶片腐败,根腐和烂果等。

    植株基部发病:地面部分初生无光泽褐斑,逐渐凹陷,并长出米黄至淡褐色蛛巢状线体,有时能把几个叶片缀连在一起。

    叶柄基部和托叶发病:病部干缩直立,叶片青枯倒垂;开花前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机,并逐渐青枯萎倒。新芽和蕾发病:逐渐萎蔫,呈青枯状或猝倒,后变黑褐色枯死。

    茎基部和根发颂岔病: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

    果实发病:表面产生暗褐色不规则斑块、僵硬,最终全果干腐,温度高时可长出上述菌丝体。

    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苗及时与病土一起发出烧毁;合理密植,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多抗霉素;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

    5/6

    草莓灰霉病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花器、果实、也为害果柄、叶片。

    花器发病:花萼上有针眼大水渍状的小斑点,后扩展成较大病斑,使幼果湿软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

    果实发病:果顶呈水渍状病斑,后变成灰褐色斑,潮湿时湿软腐化,病部生灰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最终造成果实坠落。果柄发病:先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一层灰色霉层。

    叶片受害:初期叶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扩大后病斑呈不规则形,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层,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

    防治方法:

    ①选种较抗病品种;水旱轮作,或与十字花科蔬菜、豆科轮作;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花果期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疫病清,抑霉唑,啶酰菌胺或戊唑醇。

    6/6

    草莓黄萎病

    危害特征:开始发病时首先侵染外围叶片、叶柄,叶片上产生黑褐色小型病斑,叶片失去光泽,从叶缘和叶脉间开始变成黄褐色萎蔫,干燥时枯死。

    新叶表现出无生气,变灰绿或淡褐色下垂,继而从下部叶片开始变成青枯状萎蔫直至整株枯死。

    被害株叶柄、果梗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的部分或全部变褐根在发病初期无异常,病株死亡后地上部分变黑褐色腐败。

    当病株下部叶子变黄褐色时,根便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有时在植株的一侧发病,而另一侧健在,呈现所谓“半身枯萎”症状,病株基本不结果或果实不膨大。

    防治方法:

    ①水旱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夏季进行太阳能消毒土壤;栽种无毒健壮秧苗。

    ②栽培时,可选用以下药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恶霉灵,或嘧菌酯浸根或栽后灌根。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408083.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5 20:47:57  耗时:0.025
    0.02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