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合作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 百度一下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新浪网

    新浪网 - 提供新闻线索,重大新闻爆料

  • 搜狐

    搜狐

  • 豆瓣

    豆瓣

  • 百度贴吧

    百度贴吧——全球领先的中文社区

  • 首页 尚未审核订阅工具 订阅

    《春日》的作者是谁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4-18
    【导读】: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

    1、原文

    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3、赏析

    从字面上看,这首捕包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扩展资料

    1、朱熹,儒学集大成者。理学家盛名掩盖了他的书法。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为茄阅毙主,大字墨迹很少。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2、儒学大家朱熹的著名观点:“存天理灭人欲”。按民宋照其表面意思,明确地要求消灭人的欲望,人的欲望当然是人性的一部分,消灭欲望当然意味着反人性。那么按照其深层意思,朱熹认为:“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说的是就像天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样,人本然具备仁义礼智。那么既然如此,人世间为什么会有恶呢,朱熹认为是人的本性被欲望遮蔽了,从而没有显露出来,所以表现为恶。所以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说,只要人克己修身,摒弃自身的欲望,使人的本性不被遮蔽,那么仁义礼智就可以显露出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春日(宋代朱熹诗作)_

    本文关键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539498.html

    相关资讯

    ©2019-2020 http://www.1haoku.cn/ 国ICP备20009186号05-05 01:30:26  耗时:0.024
    0.02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