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的步骤及基本内容
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 时间:2024-05-14“说课”的步骤及基本内容
1.首先说题目:(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几号应聘者)我说课的题目是:
(例如:人教版选修2-1§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说教材(阐述本节课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
---------从中可看出你对教材的理解把握程度
(例如:人教版选修2-1§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本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求曲线和方程理论解决的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从知识上说,它是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所以说,无论从教材内容,还是从它的研究方法,对整个这一章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直接影响其他圆锥曲线的学习。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显得十分重要的.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深化数形结合重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实际操作,这一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数学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探究与合作,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3)通过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美的统一。
通过我对教材的认真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分别为:
教学重点:椭圆定义的理解及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推导。
3.说学情(阐述你所教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思维情况和能力情况等)
----------从中也可看出你对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情况
(例如:选修2-1§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我教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值身心发展的鼎盛时期,知识经验也较为丰富,他们的思维已处于理论型逻辑思维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他们的思维极为活跃,他们乐于探索、敢于探究,这为本节课教学提供了保障。
4.说教法与学法:(阐述本节课你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理由)
--------从中,可看出你对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情况
(例如:选修2-1§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一原则,再结合高二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发现法、讨论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发现问题、分析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另外,为了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强动感与直观感,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我还将采用多媒体以辅助教学。
5.说教学过程:(阐述教学过程如何设计以及这样设计的理由)
它不但可以看出你的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艺术和富有个性,同时也可看出,你对教材的把握情况,以及你对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情况(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在说教学过程时,应首先说明教学过程由哪些环节构成)
教学过程通常可分为: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课探究,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例如:选修2-1§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课探究,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一:多媒体演示:平面截圆锥的各种情形.
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圆锥曲线”名称的由来.明确研究“圆锥曲线”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热情,并引出大标题(2.1椭圆)
情境二: (1)图片展示:油罐车的可视面
(2)多媒体演示:“神七”绕地球旋转运行的画面,并描绘出运行轨迹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认识一下椭圆,同时也可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出小标题(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新课探究:(共分以下步骤)
(1)尝试探究,形成概念:
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硬纸板、细线、铅笔同桌合作画椭圆;
然后,课件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并指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类新的封闭曲线---椭圆.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说明椭圆的具体画法,更直观形象.
(2)定义椭圆:
由学生画图及教师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椭圆定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椭圆定义的深刻理解.
然后对定义进行认真的分析,我准备向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出结论.
①为什么要求2a2c?
②当2a=2c时,,轨迹是什么?
③当2a2c时,,轨迹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深入挖掘椭圆定义的内涵,使学生对椭圆的定义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推导椭圆方程:
设问①: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设问②:现在为了求出椭圆的方程,该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计意图:可以使学生把原有的求轨迹的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时候学生会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以所在直线为X轴,以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方案二: 以所在直线为Y轴,以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这时我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按照两种不同的方案去推导椭圆的方程,(在我的点拨下进行:如怎样化简方程, 怎样处理?等等),然后提问学生给出化简后的结果.最后我用多媒体展示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突破难点.
对于两种不同的情况的椭圆方程推导完之后,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这两个方程的特征,并指出a、b、c的几何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椭圆方程的深刻认识。
3、巩固练习:
(1)例题讲解:我和同学共同完成例题(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课堂练习:我让学生独立完成如下三道题
书中练习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强化基本技能,培养探究能力.
4、小结:我的做法是先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而后教师予以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可以突出重点,巩固新知,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之所以先由学生总结而后教师予以补充,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布置作业:
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
必做题……;选做题……。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并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的熟练程度;通过必做与选做,目的是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板书设计:(阐述你的板书是如何设计的,以及这样设计的理由) 附:我的板书设计如下:(略)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启发性强。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链接:http://www.1haoku.cn/art_759219.html